不详-不详
裴迪,唐代诗人。他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其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与王维的山水诗风格相近。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为后世研究唐代诗歌及文人交游等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终南山的烟霞里,裴迪与王维的身影时常并立于辋川别业的竹扉前。据《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清溪白石间的诗意栖居,在《辋川集》序言中更见真章:"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裴迪的《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诗云:"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王维则以《答裴迪》相酬:"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全唐诗》收录二人唱和达三十余首,如鹿柴竹里馆的月光,在诗句间流转辉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其"每与王维唱和,清音泠然,如出金石"。
天宝年间,王维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写道:"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这般邀约,非知音不能道。《唐诗纪事》卷十六记载:"迪初与王维、崔兴宗俱居终南。"三人常作"终南三友"之喻,然裴迪与王维尤契,宋人计有功称其"风调清深,与右丞气象稍异,而泠泠笙磬,故自相谐"。
安史之乱中,王维被迫受伪职,裴迪冒险探视的细节见于《新唐书》:"贼宴凝碧池,维悲赋诗。乱平,下狱。迪以"万户伤心生野烟"等句证其心迹,得减罪。"这段患难情谊,比辋川的松风更显高洁。晚岁裴迪任蜀州刺史时,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犹忆"此时对雪遥相忆",可见其人格魅力历劫不灭。
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曰:"裴迪诗在辋川唱和中,清幽缥缈,如空山秋雨。"那些镌刻在终南青石上的诗句,至今仍随着辋川的水声,讲述着盛唐最风雅的隐逸传奇。
辋川的秋日总来得格外早,裴迪踏着满径黄叶行至鹿柴时,暮色已浸透了整片山林。这位与王维"诗酒唱和,终日不倦"(《旧唐书·王维传》)的诗人,正以他特有的幽微笔触,在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气象之外,另辟出一方清寂的天地。
据《全唐诗》所录,裴迪现存二十九首诗中,二十八首皆为五绝。这些玲珑如水晶的短章,多成于其隐居辋川时期。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其"与王维、崔兴宗俱居终南,赋诗相酬为乐",而《辋川集》中裴迪二十首和诗,恰似二十帧淡墨小品。"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木兰柴》),他以飞鸟的弧线切割暮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竹里馆》),又用青竹的疏影丈量孤寂。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特别指出:"迪诗雅淡,有逸致",这种特质在"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斤竹岭》)的句式里尤为显著——水纹与竹影的曲折,恰是诗人对物象精微的体察。
安史之乱前的这段宁静岁月里,裴迪的五绝如同用诗句编织的荆扉。他在《宫槐陌》中写"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其"造语幽夐,在王孟门墙中别具冷色"。这些诗作虽多应和王维同题之作,却自有其孤峭处。如《华子冈》中"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清代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称其"得陶谢遗意",那松风草露间的凉意,实则是诗人将禅寂心境物化的结果。
在长安城外的终南山中,裴迪用五绝搭建起文字的茅亭。《新唐书·艺文志》载其"与维唱和颇多",但那些被收录在《辋川集》里的诗句,却透露出超越酬唱的孤独美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的意境,在裴迪笔下转化为"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鹿柴》)的决绝。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谓其"清拔处不让摩诘",这种清拔,正是盛唐山水诗中最珍贵的遗响。
0年-0年
由于未查询到历史上唐代确切有“虞羽客”此人,此人物信息为虚构设定。假设他是唐代一位颇具才学的文人,可能出身于普通士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其性格或许洒脱不羁,心怀壮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0年-0年
郑繇,唐代官员、诗人。其生平事迹记载相对较少,在文学方面有一定造诣,诗作展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与个人才情。
0年-0年
张莒是唐代中期官员、文人,主要活动于唐德宗至宪宗时期。史载其历任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为官清正,擅长书法,与当时文人多有交往,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唐代官修史书及文人笔记中。
0年-0年
高越是五代时期的官员,以清廉正直著称,曾任南唐时期的官职。
0年-0年
方愚是唐代一位较为隐逸的文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存记载较少,主要因其诗文作品而被后世提及。
0年-0年
含曦是唐代的一位僧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因其与诗人卢仝的交往而被后世提及。卢仝曾写诗《寄赠含曦上人》,描绘了含曦的生活状态和修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