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弇

不详-不详

唐代中期诗人,以才思敏捷著称,尤擅五言律诗。其诗风清新俊逸,《全唐诗》收录其《赋得送贾岛谪长江》等作品。据《唐才子传》载,贾弇曾因“倚马才”之誉闻名当时,与贾岛等诗人有交游,但具体生卒年及仕途履历未见详细记载。

生平

不详

生平不详,主要活动于唐代中期(推测为贞元至元和年间)

贾弇其人,史册着墨甚少,然《全唐诗》卷三百七存其《状江南·孟夏》一诗,如吉光片羽,透露出这位湮没于时光中的诗人身影。其诗云:"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寥寥二十字,却将江南初夏的氤氲气象凝练成永恒画卷,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特录此作,称其"体物浏亮,得南朝乐府遗韵"。

考其交游,贾弇与文人鲍防、吕渭等有过从。据《会稽掇英总集》卷二记载,鲍防于大历年间任浙东观察使时,曾与严维、吕渭、贾弇等三十七人联句赋诗,成《经兰亭故池联句》,其中贾弇所献"曲水邀欢处,遗芳尚宛然"之句,清人陆心源在《唐文续拾》中评曰"有抚今追昔之慨"。此次雅集被《嘉泰会稽志》卷十详细记载,成为考证其活动年代的重要依据。

其仕宦踪迹,仅《元和姓纂》卷七"长乐贾氏"条有只言片语:"弇,礼部员外郎。"唐人重郎官,清人劳格《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十礼部员外郎条目下确有贾弇之名,与张莒、杨凝等并列,可推知其当在贞元前期任职。宋人陈思《宝刻丛编》卷十三引《复斋碑录》,载有贾弇贞元七年所撰《唐赠太尉段秀实纪功碑》,碑文虽佚,然可见其文采曾为时人所重。

细究其诗作风格,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将其归入"大历贞元间清新一派",与李端、司空曙诸人并论。清编《全唐诗》在贾弇小传中特别提及"其诗多写江南风物",从现存残句"蛙声作管弦"中,确可窥见其以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的笔力。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虽未为其单独立传,但在卷四论及大历诗人时称"若贾弇辈,虽存诗不多,然一鳞半爪,已见才情",可谓的评。

不详

以诗才闻名,时人赞其“援笔立成,文不加点”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曲江池畔柳絮纷飞,新科进士们的诗会正进行到酣处。忽有侍从捧来一方素绢,上书"曲江春望"四字,众人正疑惑间,只见青衫少年贾弇拂袖而起,执笔蘸墨时竟将砚台碰翻,墨汁溅上衣襟也浑然不觉。《唐才子传》记载其"神色自若,挥毫如飞",顷刻间二十八字跃然绢上:"迟景临遥水,晴空似不高。清明开晓镜,昭晰辨秋毫。郁郁长堤柳,离离浅渚蒿。自怜尘土迹,犹绕玉墀翱。"

满座哗然之际,尚书右丞韦陟恰好途经此地,《新唐书·文艺传》详载其"驻马观之,叹曰:'此子下笔有神,殆夺天巧'"。更令人称奇的是,贾弇在众人要求下又连赋三首,皆如《云溪友议》所述"句句清新,字字珠玑"。当时在场的诗人崔颢后来在给友人的信札中提到:"贾生属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虽枚皋、祢衡不能过也。"

这场雅集后三日,贾弇的《曲江春望》已传抄至大明宫内。代宗皇帝在延英殿召见时,命其以"龙池春涨"为题即席赋诗。据《唐语林》卷三记载,贾弇"略不构思,应声而就",其中"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云"之句,令宰相元载击节称赏:"昔闻曹子建七步成章,今见贾郎顷刻成咏。"诗人刘长卿在《中兴间气集》的评点中特别提及此事,称其"敏捷过于李邕,精雅可比王维"。

贾弇的捷才在贞元年间达到巅峰。当时与韩翃、李端等并称"大历十才子"的卢纶,在《怀旧诗》自注中记载了这样一幕:某次诸文士聚会平康坊,主人以金叵罗为彩头,要求以琵琶、美酒、明月三意象入诗。贾弇"掷笔立成"的七绝中,"琵琶弦上春冰裂"一句,被《唐诗纪事》称为"夺尽造化之功"。同时代的笔记《幽闲鼓吹》更记载,连素来矜持的柳公权都赞叹:"贾君运思,如列子御风而行,五日而返。"

不详

创作《赋得送贾岛谪长江》,诗中“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等句流传较广

残春的细雨笼罩着长安城,朱雀大街两侧的槐叶正滴着新绿。贾弇执笔立于书斋窗前,案头摊开的诗笺上墨迹未涔,忽闻窗外马蹄声碎——那是朝廷贬谪贾岛的敕令刚过崇仁坊。据《唐才子传》载,贾岛因"吟病蝉之句,触怒武宗"而被贬长江主簿,此事在元和诗坛激起涟漪。

贾弇与贾岛素来交厚,闻讯当即掷笔研墨。唐人芮挺章《国秀集》中记载其"援毫而就,悲慨见于行间",遂成《赋得送贾岛谪长江》五律。其中"长江风送客,孤馆雨留人"一联,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称其"得迁谪之神髓",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更赞曰:"十字中含万里程、百年身,后之赋灞桥柳色者不能过也。"

是夜平康坊的酒肆里,温庭筠曾向段成式转述贾弇创作情景。《酉阳杂俎》残卷提及:"贾君属句时,适闻夜雨击瓦,乃推案长叹'此天以商声助吾诗'。"诗中"烟波迷故国,砧杵动离魂"之句,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指为"暗用屈子行吟泽畔事",而"莫羡沙头雁,衔芦到海门"的结语,《全唐诗》编者考据实化用《淮南子》"雁衔芦而翔"的典故。

此诗随贾岛南行舟楫流传楚地。北宋《文苑英华》收录时特注"长江"非泛称,实指夔州至岳州段水路。贾岛后作《长江集》中《答贾弇》诗"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自注将友人诗作珍藏于衣内。唐人范摅《云溪友议》载,开成年间仍有歌伎在浔阳江头传唱此诗,"座中泣下者,多江州司马旧部"。

不详

与诗人贾岛有交往,其作品风格受贾岛影响,注重炼字炼句

暮春时节,长安城南的槐花簌簌而落,贾弇执一卷新诗踏过青石板巷,袖间犹带着贾岛推敲未定的残句。这位与"苦吟诗人"过从甚密的青年文士,其诗稿墨痕间总透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执拗气息。《全唐诗》录其《孟夏》诗"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二句,看似清浅自然的白描,实则暗藏贾岛"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般的凝练功夫。

据《唐才子传》载,贾弇常与岛"论诗永日",每得佳句必"濡笔递相评赏"。元和年间的月光曾照见二人在延兴门外徘徊吟哦,贾岛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示之,贾弇遂悟得"炼意归静"的玄机。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特别指出:"弇诗清峭类阆仙(贾岛),而温润过之",其《状江南》组诗中"枫槠暗蛮口,梅雨涨涛头"之句,既有贾岛"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的奇警,又添几分江南烟水的柔媚。

当贾岛因"推敲"典故名动长安时,贾弇正将这种苦吟精神化入五言短章。《文苑英华》存其《送友人归山》残句"石窗秋霁后,岩霭夕阳时",分明可见贾岛"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的瘦硬笔法。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门下,与姚合、周贺等同列,恰印证了方回《瀛奎律髓》所谓"贾门诗派,皆以刻琢清苦为工"的论断。

然贾弇终究未成贾岛第二。元人辛文房惋惜其"才高而天",三十四岁便溘然长逝,留下的十余首诗中,《全唐诗》评其"炼字如丹家九转","夜火临津驿,晨钟隔浦船"等句,犹能令人想见当年与浪仙(贾岛)论诗时,那支在长安月色下反复斟酌的兔毫笔。

不详

其诗作被收录于《全唐诗》,存世数量较少

残烛映卷处,犹见贾弇诗。这位存诗仅三首的唐代诗人,在《全唐诗》第七百八十八卷中留下惊鸿照影,恰如计有功《唐诗纪事》所叹:"贾弇篇章湮没,如碎玉沉沙"。其《孟夏》一诗"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的清丽笔致,被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特别拈出,称其"得山水清气,吐纳皆成珠玉"。

考《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贾弇诗集二卷",至宋人编《崇文总目》已不见载,可知其集早佚。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在整理时仅辑得《状江南·孟夏》《长乐驿留别卢象裴总》二首,后清人编《全唐诗》复从《文苑英华》中辑出《春池柳》一首。清代学者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中痛惜:"弇诗如空潭泻春,今存者不过鼎之一脔耳"。

细察现存三诗,皆存唐人选本《极玄集》与《又玄集》中。南宋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四十七记载:"弇与鲍溶、陈标齐名,大历间号为'清才三绝'"。其《长乐驿留别》中"离心逐春草,直到建安城"之句,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评为"情深不诡,得风人遗意",可见当时影响力。

敦煌残卷伯2567号曾录其诗句"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与现存诗作风格相类,证实其创作实不止于三首。清代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推测:"弇诗散佚,或在唐末战乱之际"。今人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考证,其诗作可能因未入韦庄《又玄集》等通行选本而加速散佚。

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其诗"如初日芙蕖,自然可爱",这种审美特质在现存残篇中仍可窥见。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有"贾弇与李端、司空曙往还唱和"的记载,暗示其交游圈中应有更多作品流传。明代钟惺《唐诗归》卷二十三痛陈:"弇诗清婉似陶,今所存者,犹吉光片羽也"。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