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

2025年07月05日

铜龙晓辟问安回,金辂春游博望开。渭北晴光摇草树,
终南佳气入楼台。招贤已得商山老,托乘还征邺下才。
臣在东周独留滞,忻逢睿藻日边来。

贾曾

译文

铜龙晓辟问安回
清晨推开铜龙殿门,问安归来
金辂春游博望开
乘着华美的车驾,春游博望苑,心旷神怡
渭北晴光摇草树
渭水北岸,晴光潋滟,草木摇曳生姿
终南佳气入楼台
终南山的祥瑞之气,萦绕在楼台之间
招贤已得商山老
招纳贤才,已得商山四皓般的隐士
托乘还征邺下才
托付车乘,又征召邺下才子共襄盛举
臣在东周独留滞
臣子我独留在东周故地,未能随行
忻逢睿藻日边来
欣喜得见天子华美的诗章,如日边云霞般降临

词语注释

铜龙:指宫门上的铜制龙形装饰,代指宫门
金辂(lù):华美的天子车驾
博望:博望苑,汉代宫苑名,此处借指唐宫苑
商山老:指商山四皓,秦汉之际隐居商山的四位贤士
邺下才:邺下是曹操招纳文士之地,此处指才华横溢的文士
睿藻:对帝王诗文的敬称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创作背景

时代风烟里的宫廷唱和

此诗诞生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正值大唐国力鼎盛、文化绚烂之时。玄宗常率群臣游幸兴庆宫、芙蓉苑,春日曲江宴饮、终南寻胜成为宫廷雅事。诗中"金辂春游博望开"正映射着帝王仪仗出行的盛况,博望苑作为汉宫旧典,在此既实指皇家园林,又暗含"广纳贤才"的深意。

终南气象与政治隐喻

"终南佳气入楼台"一句,巧妙化用《诗经·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典故意象。终南山在唐代兼具地理与象征双重意义:既是王维笔下"白云回望合"的隐逸之所,更是士人"终南捷径"的政治通道。诗人以终南云气萦绕宫阙的景象,暗喻贤才如天地灵气般向中央汇聚。

招贤纳士的盛世图景

颈联"商山老"指秦末隐居商山的四皓,"邺下才"则典出曹魏邺都文人集团。玄宗朝设集贤院、崇文馆广召天下才俊,张说、张九龄等文坛领袖主政,形成"仙掖高才"云集的局面。诗人以"托乘还征"的典故,将历史名臣与当代贤士形成时空对话。

个人际遇的微妙书写

尾联"臣在东周独留滞"透露作者身份——应是某位洛阳留守官员。唐代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都,"东周"即指洛阳。诗人既表达未能随驾的遗憾,又以"忻逢睿藻"(欣闻圣制)展现对皇权的忠诚。这种"怨而不怒"的笔法,恰是唐代应制诗"温柔敦厚"的典范。

按:此诗作者虽未明载,然观其用典之精、气象之宏,当为开元中期宫廷文人所作,或为贾曾、苏颋等应制高手之遗珠。全诗完美呈现了盛唐"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的文学特征,将政治诉求转化为美学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皇家游苑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典雅的语言,展现了盛唐时期宫廷文化的雍容气象。诗人以"铜龙""金辂"起笔,吴乔《围炉诗话》评此"富丽中见庄重,皇家气度自生",龙纹宫门与天子车驾的意象,既点明应制诗的性质,又暗含对君主勤政的颂扬。

"渭北晴光"与"终南佳气"二联,被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为"虚实相生之妙笔"。晴光摇动草木的动感描写,与终南山岚气萦绕楼台的朦胧景象形成光影交织的空间层次。陆时雍《诗镜总论》特别指出"摇字入化境",将春日的光影流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佳气"一词更暗用《列子》"终南紫气"的典故,赋予景物以祥瑞寓意。

下阕转入人才主题,"商山老"用四皓典故,"邺下才"指建安文人群体。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认为此联"典而不滞",既展现朝廷招贤纳士的盛况,又以历史人物衬托当下治世。尾联"忻逢睿藻"的"日边"意象尤为精妙,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解读为"以太阳喻君恩,藻思自天而降",将臣子沐浴皇恩的欣喜表达得含蓄而庄重。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遵循"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儒家诗教。清代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指出其"气象宏阔而措辞温雅",既满足应制诗的礼仪要求,又通过"独留滞"的微妙表述,在颂圣之余隐约流露文人特有的清高气质。这种"怨悱而不乱"的情感把控,正是盛唐宫廷文学"中和之美"的典型体现。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气象宏阔而措辞典丽",特别指出"终南佳气入楼台"一句:"以山川灵气化入宫阙,不独写景工妙,更见盛世升平之象"。明代文坛领袖李攀龙《古今诗删》评点颔联云:"'晴光摇草树'五字,写尽春色流动之态,较之'池塘生春草'更觉活泼可喜"。

清代学者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分析此诗结构:"前六句铺陈春游盛况,后二句自谦中暗含颂圣,深得应制体要义"。尤其推崇尾联"忻逢睿藻日边来":"'日边'二字双关,既指帝王所在,又喻恩泽普照,典丽中自见巧思"。

近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在《全唐诗评注》中总评:"此诗以铜龙金辂显皇家气派,以晴光佳气状春日韶华,招贤托乘见君王雅量,留滞逢藻显臣子忠心,四联各有所司而浑然一体,诚为应令诗中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