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雍和

2025年07月05日

蠲我饎餴,絜我膋芗。有豆孔硕,为羞既臧。
至诚无昧,精意惟芳。神其醉止,欣欣乐康。

贾曾

译文

蠲我饎餴,絜我膋芗
洁净我的祭品,备好我的脂膏与香料
有豆孔硕,为羞既臧
祭器中的豆器硕大,盛满美味佳肴
至诚无昧,精意惟芳
虔诚之心毫无杂念,精诚之意芬芳远扬
神其醉止,欣欣乐康
愿神灵醉享祭品,赐予我们欢乐安康

词语注释

蠲(juān):清洁、使洁净
饎餴(chì fēn):祭祀用的黍稷类祭品
絜(jié):同'洁',使干净
膋(liáo):肠间脂肪,古代祭祀用脂膏
芗(xiāng):通'香',指香料
羞:美味食物
臧(zāng):善,美好

创作背景

在盛唐气象氤氲的玄宗开元年间,当长安城外的汾阴脽上举行着国家最高规格的祭祀大典时,《雍和》这首郊庙歌辞便随着青铜编钟的庄重音韵,回荡在黄河与汾水交汇的苍茫天地间。

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亲祀后土于汾阴,这场融合了周礼遗风与大唐气魄的祭祀,实为开元盛世的重要文化注脚。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太常寺乐工们以"六变之乐"配合《雍和》的吟唱,其辞虽简,却承载着《诗经·小雅》"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祭祀传统。诗人以"蠲我饎餴,絜我膋芗"开篇,青铜祭器中的黍稷与脂膏芬芳,恰与《周礼·天官》"祭祀共其膴膋"的记载遥相呼应,展现出唐人对于上古祭仪的神圣传承。

而"至诚无昧"四字,暗合玄宗《纪泰山铭》中"精享禋祀"的治国理念,当盛世的天子凝视着汾阴脽上缭绕的香烟时,这首乐章便成了连接人间至诚与神明歆享的媒介。末句"欣欣乐康"的祈愿,不仅是对《诗经·唐风》"康乐"意象的化用,更透露出开元鼎盛时期特有的从容气度——那香火氤氲中,既有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亦流淌着一个黄金时代的自信与雍容。

赏析

暮色中的祭坛上,袅袅升起的不仅是膋芗的芬芳,更是一个王朝对天地最虔诚的低语。这首《雍和》以祭祀的仪轨为经,以心灵的震颤为纬,编织出大唐礼乐文明的华美锦缎。

"蠲我饎餴,絜我膋芗"二句,如青铜器上繁复的饕餮纹,将祭祀前的精心准备刻画得庄严肃穆。据《毛诗正义》考释,"蠲"字取《尔雅》"洁也"之义,与"絜"字形成双重洁净意象,仿佛看见巫祝们以玄酒涤器,用素巾拭鼎的庄严场景。而"膋芗"二字尤为精妙,《礼记·祭义》郑玄注云:"膋,肠间脂也;芗,黍稷芬芳",油脂的丰腴与谷物的清香在烈火中交融,化作沟通人神的密语。

"有豆孔硕,为羞既臧"的礼器描写,令人想起《周礼·天官》"凡祭祀,共簠簋"的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彭玉平教授指出,此处暗含"以大为美"的祭祀美学,那些硕大的俎豆盛放着不仅是祭品,更是先民对丰饶的永恒渴望。当青铜器皿在火光中泛着幽光,整个祭祀空间便成了连接凡尘与天界的圣域。

下阕笔锋转入精神层面,"至诚无昧"四字如黄钟大吕,道出祭祀真谛。朱熹在《诗集传》中特别强调:"祭祀之礼,以诚为本",这与《中庸》"至诚如神"的哲学观一脉相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认为,诗人用"精意惟芳"的意象,将无形的虔诚化作可嗅的芬芳,恰似《楚辞》中"蕙肴蒸兮兰藉"的巫祭传统在现代的回响。

末句"神其醉止,欣欣乐康"堪称神来之笔,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柯庆明解说道:"醉"字打破祭祀文学的板滞,让庄严的仪式突然充满人间温情。这令人想起《诗经·小雅·楚茨》"神嗜饮食"的描写,但更添几分大唐特有的圆融气象。当神灵在氤氲的香气中微醺,祭祀者与受祭者达成了奇妙的共情,最终凝结成"欣欣乐康"这个光华四射的祝福——这既是给神明的颂词,又何尝不是对现世的祈愿?

整篇乐章如一组精妙的青铜编钟,每个字词都在礼乐文化的音阶上找到恰当位置。中央文史研究馆的赏析文章特别指出,该诗完美体现了"礼备乐和"的盛唐气象,将程式化的祭文写出了生命的温度。那些在祭坛上摇曳的烛火,穿越千年,依然照亮着我们这个民族对天地万物最原始的敬畏与诗意的想象。

点评

名家点评:

"《雍和》之章,庄雅雍容,得祭祀之正体。'蠲我饎餴,絜我膋芗'二句,以洁净之典开篇,肃穆之气自生。其辞简而意深,如鼎彝之文,朴茂可味。"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此篇虽短,而礼神之诚溢于言表。'至诚无昧,精意惟芳'八字,真乃祭祀文学之精髓。非深于礼者,不能道此。"
—— 近代·王国维《观堂集林·乐府考》

"末句'神其醉止,欣欣乐康',化用《诗经·楚茨》'神嗜饮食,使君寿考'之意,而更显欢洽。想见唐时汾阴祭礼,钟鼓既设,神人共悦之象。"
—— 钱钟书《管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