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冬,邺城西郊的漳水之畔,一座高台在寒风中拔地而起。铜雀台金碧相晖的飞檐刺破暮云时,曹操正将马鞭指向长江——这位横槊赋诗的枭雄不会想到,这座为彰显"天子气"而筑的楼台,会在后世文人的笔墨里化作凄艳的意象。
当陆机在《吊魏武帝文》中写下"挥清弦而独奏,荐脯糒而谁尝"时,铜雀台已坍圮于魏晋的风烟。但真正赋予其灵魂的,是南朝诗人江淹的《铜雀妓》:"望陵歌对酒,向帐舞空城。"自此,西陵松柏、铜雀歌舞便成了诗家三昧。
唐代的皎然和尚在《诗式》中道破天机:"铜雀悲,宫怨之祖也。"张说的"日暮铜雀静"五言,恰似用金错刀在沉水香木上镌刻的挽歌。暮色中的台阁与西陵墓阙对望,琴弦咽而不响,唯闻羌管呜咽。那方供奉酒食的灵几,那件空卷的帝王衣冠,都在苍苍月色里化作惊心动魄的留白。
史载曹操遗令:"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这看似霸道的遗嘱,却暗藏着建安风骨特有的通透。唐人将宫怨注入铜雀意象时,或许忘了那位分香卖履的奸雄,临终前对伎乐嘱咐的竟是"月朝十五,辄向帐作伎"。铜雀悲欢,本就是生命与权力交织的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