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浸染锦官城时,我驻足于这口被时光磨圆了井沿的古井前。苔痕斑驳的砖石缝隙里,仿佛还沁着西汉年间的卦影——那位以蓍草为弦、卜辞为韵的严君平先生,曾在此处将《周易》的玄机化作市井巷陌的处世箴言。
史载先生日阅数人,得百钱即垂帘研《老》,这口井曾照见他布衣芒鞋的身影。当长安城的权贵在未央宫阙下角逐名利时,成都的梧桐叶正飘落在他的卦摊上,铜钱掷地的清响与井台打水的轱辘声,合成蜀地最清澈的世外清音。左思《蜀都赋》中"君子永平,见买卜于成都市"的墨迹未干,井水已映过唐时李白的寻访、宋人陆游的慨叹。
而今寒泉寂寂,辘轳上缠绕的不仅是枯藤,更是王勃诗中"年多罢汲"的怅惘。昔年汲水烹茶的喧嚣,化作双桐落叶触碰井台的窸窣——那两株相传为君平手植的梧桐,在贞观年间尚能引来凤凰栖止,如今却只剩秋气裹着黄叶,为石壁上日渐模糊的"严仙井"三字,添一笔苍凉的注脚。
井栏上被绳索磨出的凹痕,像极了一卦老去的艮象。当我的衣袖拂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岁月刻痕时,忽然懂得先生当年选择在此卖卜的真意:让《道德经》的微言大义,如同井水般渗入市井的肌理。此刻飘进井口的桐叶,或许正是千年前某片落叶的转世,带着不变的姿势,来完成与古井的又一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