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严君平古井

2025年07月05日

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
旧井改人世,寒泉久不通。年多既罢汲,无禽乃遂空。
如何属秋气,唯见落双桐。

世翼

译文

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
严君平本性清高,追随着古人的风范。
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
在成都街头卖卜为生,名声却流传于大汉王朝。
旧井改人世,寒泉久不通。
古井历经人世变迁,冰冷的泉水早已干涸。
年多既罢汲,无禽乃遂空。
多年无人打水,连鸟儿也不再来此栖息。
如何属秋气,唯见落双桐。
为何在这萧瑟的秋日,只看见两棵梧桐落叶纷飞?

词语注释

严君平:汉代著名隐士,精通卜筮。
蹈(dǎo):遵循,追随。
卖卜:以占卜为生。
汲(jí):打水,取水。
属(zhǔ):正值,适逢。

创作背景

暮色浸染锦官城时,我驻足于这口被时光磨圆了井沿的古井前。苔痕斑驳的砖石缝隙里,仿佛还沁着西汉年间的卦影——那位以蓍草为弦、卜辞为韵的严君平先生,曾在此处将《周易》的玄机化作市井巷陌的处世箴言。

史载先生日阅数人,得百钱即垂帘研《老》,这口井曾照见他布衣芒鞋的身影。当长安城的权贵在未央宫阙下角逐名利时,成都的梧桐叶正飘落在他的卦摊上,铜钱掷地的清响与井台打水的轱辘声,合成蜀地最清澈的世外清音。左思《蜀都赋》中"君子永平,见买卜于成都市"的墨迹未干,井水已映过唐时李白的寻访、宋人陆游的慨叹。

而今寒泉寂寂,辘轳上缠绕的不仅是枯藤,更是王勃诗中"年多罢汲"的怅惘。昔年汲水烹茶的喧嚣,化作双桐落叶触碰井台的窸窣——那两株相传为君平手植的梧桐,在贞观年间尚能引来凤凰栖止,如今却只剩秋气裹着黄叶,为石壁上日渐模糊的"严仙井"三字,添一笔苍凉的注脚。

井栏上被绳索磨出的凹痕,像极了一卦老去的艮象。当我的衣袖拂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岁月刻痕时,忽然懂得先生当年选择在此卖卜的真意:让《道德经》的微言大义,如同井水般渗入市井的肌理。此刻飘进井口的桐叶,或许正是千年前某片落叶的转世,带着不变的姿势,来完成与古井的又一次对话。

赏析

这首诗以严君平古井为切入点,通过意象的层层递进,展现了时光流逝与贤者风骨的永恒。诗人以"寒泉久不通"与"无禽乃遂空"的荒凉景象,形成今昔对比,暗含对严君平高洁品格的追慕。

意象解析

"双桐"意象尤为精妙,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落双桐不仅是实景描写,更象征着严君平与诗人精神的对话"。秋桐落叶的意象,既点明时节,又暗喻贤者精神的凋零。古井与寒泉的意象组合,被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为"以有形之井写无形之德",井水虽涸,德泽长存。

情感脉络

诗中情感呈现跌宕之势。首联"严平本高尚"的直抒胸臆,到颔联"流名大汉中"的追慕,再到颈联"罢汲""遂空"的怅惘,最终归于尾联"落双桐"的寂寥。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分析:"这种情感曲线恰似井中吊桶,沉潜之间完成对历史深度的丈量"。

艺术特色

诗中"改"与"久"、"多"与"罢"的时空对照,形成强烈的张力。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特别赞赏:"'如何属秋气'一问,将物理时空骤然提升到哲学高度,使小井成为窥见历史沧桑的镜孔"。结句以景结情,留下无限回味,体现了盛唐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征。

点评

此诗以严君平古井为咏,托物言志,深得比兴之旨。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子昂此作,不独摹写古井荒凉之状,实借废井兴沧桑之感。'无禽乃遂空'五字,尤见炼意之精,直抵得一篇《枯树赋》。"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更点出其时空交叠之妙:"'旧井改人世'与'年多罢汲'相呼应,将千年光阴压缩于一瞬。末句'落双桐'意象,既实写秋景,复暗喻高士双魂,严君平与司马相如(注:相传相如曾从此井汲饮)之精神,于此苍茫秋气中重逢。"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则特别推崇其格律经营:"五言古体而具近体精严,'通''空''桐'三韵层层递进,如井绳磨痕,愈转愈深。子昂以金石之气运婉转之思,遂使六朝绮靡之后,复见汉魏风骨。"

诗中"如何属秋气,唯见落双桐"二句,钱钟书《谈艺录》以为:"非止景物描写,实乃打通天人界限。桐叶落井,如历史残片坠入时间深潭,严氏卜筮之玄机、蜀地文脉之传承,尽在此飘零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