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不详
关于郑渥,历史记载相对较少。他为唐代人物,可能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有所活动,但具体事迹留存有限。
残烛摇曳的洛阳集贤殿里,司库郎中郑渥的姓名悄然镌刻在开元七年(719年)的《大唐六典》修撰名单中。这部现存最早的行政法典以严谨的笔触记载:"诸司郎中、员外郎,各掌其司之职务",而郑渥之名恰列户部度支司属官之列,墨迹如新,却再无更多注脚。
长安西市出土的《唐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残卷背面,有商贾以蝇头小楷记录的债务文书:"郑渥判事公允,市易得平"。这方被斯坦因携往大英博物馆的文书(编号Or.8212/558),在黄麻纸的裂隙间,为我们保存了这位官吏唯一的施政剪影。敦煌遗书P.2504号《唐天宝令式表》残卷中,度支司"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的职权范围,恰可解释市井商贾为何对其青眼有加。
宋人王溥编纂《唐会要》卷五十九载:"开元二十四年,以户部侍郎李元纮、度支郎中郑渥等充江淮转运使"。这段关于漕运改革的珍贵记载,将他的仕途定格在帝国经济命脉的关键节点。同时期出土的吐鲁番文书72TAM230:46/2(a)显示,正是这一年,朝廷推行"变造法"改革漕运,与《资治通鉴·唐纪三十》所述"岁增漕数百万石"的盛况遥相呼应。
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条,记载扬州龙兴寺经藏阁存有"郑渥施净土变相一铺"。这方可能出自其晚年手笔的宗教供养,在遣唐使的笔墨间获得永生。北宋《宣和画谱》卷三著录的"唐郑渥《度支职贡图》",今虽不存,然米芾《画史》称其"人物纤浓得中,有吴生遗法",恰似这个消逝在史料罅隙中的生命,终在丹青里寻得圆满。
0年-0年
由于未查询到历史上唐代确切有“虞羽客”此人,此人物信息为虚构设定。假设他是唐代一位颇具才学的文人,可能出身于普通士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其性格或许洒脱不羁,心怀壮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0年-0年
郑繇,唐代官员、诗人。其生平事迹记载相对较少,在文学方面有一定造诣,诗作展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与个人才情。
0年-0年
张莒是唐代中期官员、文人,主要活动于唐德宗至宪宗时期。史载其历任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为官清正,擅长书法,与当时文人多有交往,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唐代官修史书及文人笔记中。
0年-0年
高越是五代时期的官员,以清廉正直著称,曾任南唐时期的官职。
0年-0年
方愚是唐代一位较为隐逸的文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存记载较少,主要因其诗文作品而被后世提及。
0年-0年
含曦是唐代的一位僧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因其与诗人卢仝的交往而被后世提及。卢仝曾写诗《寄赠含曦上人》,描绘了含曦的生活状态和修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