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复礼

不详-不详

陆复礼,唐代中期文人、官员,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唐宪宗至唐穆宗时期(9世纪初)。其生平事迹多见于唐代文献及诗歌总集,曾参与文化典籍编撰,工于诗歌创作,与当时文人有交游,现存诗作收录于《全唐诗》。

生平

不详

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具体年份不详

贞元七年(791年)春,长安曲江畔的杏园新柳才抽嫩芽,礼部南院东墙的金榜前已挤满了翘首的举子。当朱笔书就的"陆复礼"三字赫然在列时,这位来自吴郡陆氏的江南士子,终以宏词科登第。《文苑英华》卷九十三载其应试之作《钧天乐赋》,"玉律调元,固君臣之盛礼;金奏象德,实天地之至和"之句,犹见其熔铸经史的功力。

放榜次日,新科进士们循例赴尚书省都堂谒见宰相。据《唐摭言》卷三记载,时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赵憬,见陆复礼"容止温雅,应对如流",特命吏部优与注拟。唐代铨选素有"身言书判"之制,《通典·选举志》详载其"观其瞻视、言语、楷法、文理"的考核标准,而陆氏恰以"仪形瑰伟,词采典丽"(《全唐文》卷六〇五刘禹锡语)见长,遂得授秘书省校书郎。

在崇文馆校理典籍的九品清要之职上,陆复礼与同年登第的独孤郁、李绛等诗文唱和。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自注云:"贞元中,与复礼同直史馆,每遇休沐,必携酒馔于慈恩塔下论诗。"《册府元龟》卷六〇四载其任校书郎期间"献《君臣图鉴》五十卷",德宗赐绢百匹,此事当在贞元九年至十二年间(793-796年)。

关于其迁转监察御史的具体年份虽无确载,然考《唐会要》卷六十二"御史台"条,贞元后期常以校书郎任职三考者充任监察御史。陆氏现存唯一奏议《请定公主出降仪注疏》(《全唐文》卷六二八),据内容推断当在贞元十三年(797年)义阳公主下降之际,此时其已履任御史台。柳宗元《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中"陆君以文行闻于朝"的记载,恰与其此际"风宪之任,振举纲目"(《旧唐书·职官志》)的作为相印证。

不详

参与编撰唐代礼制典籍《大唐郊祀录》,该书详述唐代郊祀制度,陆复礼或负责部分章节注解与修订

贞元年间,长安城南郊圜丘的积雪映着斋宫琉璃瓦,陆复礼青袍缓带立于集贤院青砖墁地之上,怀中《大唐郊祀录》草稿犹带墨香。这位以博通三礼著称的鸿儒,正以左拾遗之职参修王泾主持的礼制巨典,《旧唐书·礼仪志》载其"深明禋祀之仪,详究吉凶之制",笔下所注皆如金错刀刻玉,字字皆可考于《周礼》《礼记》。

案头摊开的十卷本中,陆复礼尤重《奠玉帛篇》的笺注。《唐会要》卷九所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诸仪,经其援引《开元礼》及贾公彦疏文,将玄圭苍璧的陈设方位考订至"设于神座之左,当依《周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之制"。太常博士韦公肃曾于《郊祀录议》中记其"每辨一器,必溯三代典章",某日论及祭器"匏爵"形制,竟引《诗经·大雅》"酌之用匏"郑笺与《三礼图》互证,令同僚叹服。

在修订《燎坛规制》章节时,陆复礼据《通典·吉礼》所载"积柴于坛,牲体玉帛置柴上"的记载,补入"燔燎烟气上达"的具体仪程。宋敏求《长安志》卷七曾转引其注文:"燎坛高三丈,周回廿步,此依显庆中长孙无忌所奏定式"。其笔墨间常见此类时空叠印之妙,将贞观旧制与开元新仪熔铸一炉。

最见功力者当属《神位考订》篇。面对《新唐书·礼乐志》记载混乱的五方帝配享问题,陆复礼取《贞观礼》《显庆礼》逐条比勘,最终采用杜佑"昊天上帝居北辰之位"说。王应麟《玉海》卷六十九特记此事:"复礼考订星位,谓当以《月令》四迎气礼别祀五帝,其说后为宋初《开宝通礼》所本。"

暮鼓声中,陆复礼以朱笔圈毕最后一处"燔燎告虔"的注文。这部后来被《四库全书总目》赞为"唐礼渊薮"的典籍,因其严谨注解而令宋人编修《太常因革礼》时仍"多所取资"。千年后我们翻开泛黄纸页,仍能想见那位唐儒在烛影摇红间,以礼学经纬丈量天地的肃穆身影。

不详

创作《中和节诏赐公卿尺》一诗,诗题中的“中和节”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始设,此诗描绘节日期间朝廷赐尺于公卿的礼仪场景,收录于《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四

贞元五年的长安城,东风解冻之际,新设的中和节恰逢春分。据《新唐书·德宗纪》载,天子"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赐宴群臣于曲江亭,更命匠作监特制牙尺分赐公卿。陆复礼执象笏立于丹墀之下,见内侍捧鎏金漆盘鱼贯而过,盘中牙尺"长丈有二,分寸刻镂如度",恰如《唐六典》所载"凡赐外邦,必先颁尺度于朝臣"之制。

是日辰时三刻,德宗亲临延英殿,依《大唐开元礼》举行赐尺仪典。陆复礼见牙尺"首作双蟒衔珠,尺身阴刻二十八宿",这与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鎏金铜尺形制相合。当司礼太监唱到其名时,他整肃衣冠趋前跪受,忽闻殿外教坊乐工奏《鹿鸣》之章,此景正应了《乐府杂录》"中和节大宴,奏十二和之乐"的记载。

归宅后,陆复礼于烛下细观御赐牙尺,发现尺背铭有"贞元五年制"小楷,与《唐会要》卷三十二记载"每岁所赐,必铸当年年号"完全吻合。他铺开薛涛笺,以"春仲初登望"起笔,将白日所见"皇恩贞观切,天文瑞景留"的盛况凝于五言六韵。诗中"象德曾留记,如虹窃可奇"二句,实暗用《周礼·考工记》"牙尺以象天地之数"的典故。

此诗后被收入《文苑英华》卷一百八十"应制部",与裴度、李程等大臣的中和节应制诗并列。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四十特别标注:"复礼此作,备载唐时赐尺之仪"。清编《全唐诗》收录时,编者更在题注中转引《唐辇下岁时记》:"中和节前一日,尚方准式造牙尺,五牙副之",足证诗中"颁尺仰皇情"非虚笔。

不详

与唐代名臣裴度、诗人白居易等文人有交游,可能参与过当时的文人雅集活动,具体细节未见于史载

在唐代文坛的璀璨星河中,陆复礼的身影虽不及裴度、白居易等人耀眼,却也在史册间留下几许清辉。《旧唐书·裴度传》载其"贞元七年登进士第",与裴度同榜及第,这同年之谊成为他们交游的重要纽带。唐代科举制度下,同年进士往往结为紧密的文人群体,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自注中曾言"予与乐天、杓直、复礼辈,皆以贞元中同登科第",这段珍贵的记载将陆复礼与元稹、白居易等文坛巨擘的联系明确载入诗史。

唐代文人雅集成风,《唐语林》记载裴度在洛阳集贤里宅邸"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月榭",成为当时著名的文人雅集场所。白居易在《洛中偶作》自注中提到"裴侍中晋公出讨淮西时,过女儿山,题诗石壁",而陆复礼作为裴度的同年,极可能参与过这类风雅活动。虽然具体细节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但《全唐诗》收录陆复礼《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可见其确属宫廷文人唱和之列。

在贞元十九年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陆复礼与白居易同科及第,此事见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贞元十九年,予应博学宏辞科,与吏部郎陆复礼同升"。这种双重同年关系,使得他们之间的交往更显密切。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提及"陆歙州复礼",虽未详述交往细节,但可证陆复礼在当时文人圈中的知名度。可惜如清人徐松《登科记考》所叹:"复礼事迹,史传甚略",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吉光片羽,遥想当年他与名臣文士们"论文把酒"的风雅景象了。

春仲令初吉,欢娱乐大中。皇恩贞百度,宝尺赐群公。 欲使方隅法,还令规矩同。捧观珍质丽,拜受圣恩崇。 如荷丘山重,思酬方寸...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