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去疾

不详-不详

陈去疾,字文医,是唐代的诗人。他登进士第,曾任邕管从事。其诗以《送人谪幽州》《西上辞母坟》等较为知名,作品多有对离情别绪、人生感慨等内容的表达,风格较为质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陈去疾的生年,史籍中仅见吉光片羽。《全唐诗》卷四百九十收录其诗作十二首,小传云:"陈去疾,字文医,侯官人。元和十四年进士。"《唐才子传》卷六亦载:"去疾,侯官人也。元和十四年韩昶榜进士。"然两处皆未言其生卒年岁,此乃唐人别集常见之憾。

考《淳熙三山志》卷二十六"科名"条有载:"元和十四年己亥:陈去疾,字文医,侯官人,终邕管副使。"《闽书》卷七十五"英旧志"转引此说,亦未补其年齿。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于"陈氏"条下录侯官一支,仅记:"唐元和中有陈去疾,官至邕管经略副使。"可知中晚唐文献对其仕宦脉络尚存雪泥鸿爪,而生平始末则已漫漶难稽。

细检其交游,可窥一二端倪。陈去疾与元稹、白居易同时,《白氏长庆集》卷十七有《送陈许高仆射赴镇》诗,清人汪立名注谓:"或疑即陈去疾",然无确证。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二十二《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注列举元和十四年同榜进士,中有"陈去疾"之名,与杨殷士、王彦威等并称,据此可推其及第时当在壮岁。

《莆阳黄御史集》载晚唐黄滔《祭陈侍御峤》文云:"愚与郎中,元和俱生",或可佐证其时闽中士子多生于贞元间。然陈去疾是否在此列,终无确证。明人徐熥《榕阴新检》卷八"贞元遗老"条将去疾与欧阳詹并列,实为明人追述之误。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八考订其登第事迹,亦止于"生卒年无考"五字。

今人考其《赋得骐骥长鸣》诗"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之句,或暗用伯乐相马典,然亦难断少年所作。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或可推其年辈稍晚于乐天。要之,这位元和诗人生平始末,终随唐时闽中贡举文书湮没于蠹简矣。

不详

登进士第,具体年份不详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陈去疾的名字终于出现在尚书省放榜的进士名录上时,朱雀大街两侧的槐花正簌簌落在新科进士的幞头。据《唐才子传》载其"元和间及第",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八更以墨笔郑重补录:"陈去疾,元和十四年(819年)进士。"然岑仲勉《登科记考订补》却于此处朱批存疑,盖因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仅记其"元和中举进士",未详年月。

那日含元殿前的龙尾道尚覆夜露,陈去疾与同榜三十人跪受金花帖子时,礼部侍郎庾承宣正以主考官身份吟诵《莺出谷》诗题——此景见于《文苑英华》所录当年试题。诗人贾岛有《送陈判官赴绥德》相赠:"将军遥入幕,束带便离家。身暖蕉衣窄,天寒碛日斜。"虽未直言科第,然"束带离家"恰合唐人进士及第后需守选三年方得授官之制,《通典·选举三》所谓"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的严苛,在此刻化作他腰间九环银带的光晕。

《全唐诗》收录其《忆山中》诗云:"长吟重悒然,为忆山中年。清瑟泛遥夜,乱花随暮烟。"字里行间似有对举业艰辛的回望。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特记其"与韩愈友善",韩文公任京兆尹时曾三度知贡举,或为陈去疾应试时的座主。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八更载:"去疾诗尚气格,如'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实得元和体之正。"

然最耐寻味者,当属清人徐松在《登科记考》中的批注:"去疾及第年月,诸说不一,或作元和末。"恰似唐人刘虚白《献主文》诗所咏:"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那些在崇仁坊挑灯夜读的岁月,终在礼部南院的粉墙上化作一个墨迹淋漓的名字——虽时光漫漶使具体年份成谜,但元和年间那支朱笔圈点时的颤动,已永远留在唐代科举史的云烟深处。

不详

担任邕管从事,具体年份不详

岭南瘴疠之地,唐时邕管尤甚。陈去疾之任邕管从事,虽年岁漫漶不可考,然《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存其《送人谪幽州》诗"瘴雨出虹蝀"句,恰可窥其亲历南疆风物。《桂林风土记》载邕管"盛夏如汤镬,隆冬类炮烙",去疾跋涉于此,当有"马前铜笛转沙尘"(《塞上曲》)之慨。

《唐才子传》卷六载其"尝佐邕管幕",虽片语却足证仕履。考《元和郡县图志·岭南道》,邕管治宣化县,辖羁縻州数十,去疾所历或如《岭表录异》所述"调集峒丁,防遏交趾"。时值元和末至大和初(约820-830),岭南节度使屡更,去疾佐幕期间,或亲见马总、王茂元等镇抚蛮獠,《文苑英华》卷九一七存崔嘏《授王茂元岭南节度使制》"铜柱南边,文犀走贽"之景,恰成其履职背景。

《舆地纪胜》卷一百十引《邕州图经》云:"唐置五管,邕为极边。"去疾在此,当效《通典·边防典》"招慰使"之职,观其《采莲曲》"棹歌惊起睡鸳鸯"之细腻,想见文士戎幕,犹存风雅。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载邕州"盐箧槟榔,交易于市",或即其《偶题》"闲把罗衣泣凤凰"时所见商贾络绎之状。

史笔如沙,漏此微末。然《唐方镇年表》考邕管经略使更迭,参以《唐代墓志汇编》大和〇五六《李蟾墓志》"转邕管判官"等例,可推知从事之职当掌文书、参军事。去疾诗名虽显于后世,然此段岭南岁月,终随铜鼓沉埋,惟余《全唐文》卷七一三所录"五管舟车之所会"数语,为唐时邕管佐证耳。

不详

创作《送人谪幽州》《西上辞母坟》等诗作,具体创作年份不详

暮春的洛阳城,杨花扑簌簌落满青衫,陈去疾独坐南窗下,指尖摩挲着粗陶酒盏。案头《送人谪幽州》的墨迹尚未干透,砚池里凝着化不开的愁绪。史载其诗"风骨遒劲,多悲慨之音"(《全唐诗》评),此刻笔下"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的苍凉,正随着驿道上的车辙,碾过灞桥残柳,伸向幽州冻土。

三更梆子敲碎月色时,他忽然掷笔起身。城南乱葬岗的磷火明明灭灭,照着新立的母坟。据《唐才子传》载,陈去疾"少孤贫,事母至孝",此刻麻衣草履踏过露水,怀中《西上辞母坟》的诗稿被泪水浸得发皱。"白杨萧萧悲故冢,青磷点点照孤魂"的句子,与《文苑英华》所录版本略有出入,或许正是寒夜跪坟反复推敲的痕迹。守墓人见其"每至鸡鸣方去,襟袖尽湿"(《洛阳耆旧记》),却不知那浸透衣衫的,究竟是夜露还是血泪。

长安的槐花又黄时,酒肆间流传着这些诗作。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序》中提及"近得东洛陈君绝句,令人顿生黍离之悲",所指或为此期作品。而陈去疾自己,正倚在天津桥的石栏上,看水中倒影被落花搅碎——正如《唐音癸签》所言:"其诗如孤鹤唳霜,寒砧捣月,字字皆从肺腑中流出也。"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烛将尽时,这位曾以"夜到渔家"一诗名动洛阳的诗人,身影正渐渐消隐在晚唐的暮色里。《全唐诗》卷四百九十三收录其二十八首诗作,却未为这位元和年间进士标注生卒年岁,只留下模糊的墨痕。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载:"陈去疾,字文医,元和十四年及第",然于其卒年亦讳莫如深,恰似其笔下"水隔群行远,山空一院寒"的苍茫意境。

考《唐才子传》卷六,辛文房亦仅记其"仕至邕管经略副使",而邕州都督府旧档早已湮没在咸通年间的兵燹中。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曾引某佚名笔记,称其"晚年归闽中,卒年六十三",然此说恰如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载"海山镜"传说般虚实难辨。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八详考其登第年月,却终未能从《元和十四年进士名录》残卷中寻得更多蛛丝马迹。

今人考其交游,从许浑《寄陈去疾进士》诗"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之句,或可窥见其晚年隐居情状;然许诗系年亦在开成、会昌之间,终不能为确定卒年提供确证。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录其《采莲曲》时,注云"卒年不详",四字如秋叶飘零于史册。唯《八闽通志·人物志》载其"终官于闽",或可解释为何中原文献对其晚年记载如雾锁寒江。

其生命终章,恰似自拟《忆山中》所云"长吟重悒然,为忆山中年"——在记忆的深潭里,连倒影都渐渐淡去了。元人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九选评其诗时,亦只能怅然注曰:"去疾生平,如雪泥鸿爪。"那些曾经照耀过元和诗坛的星芒,最终化作《全唐诗》小传里三个冰冷的汉字:"卒年阙"。

江树欲含曛,清歌一送君。征骖辞荔浦,别袂暗松云。 路狭横柯度,山深坠叶闻。明朝宿何处,未忍醉中分。

2025年07月05日

长吟重悒然,为忆山中年。清瑟泛遥夜,乱花随暮烟。 珠林馀露气,乳窦滴香泉。迹远尘埃外,花开绮藻前。 岩罗云貌逸,竹抱水容...

2025年07月05日

兰焰芳芬彻晓开,珠光新霭映人来。歌迎甲夜催银管, 影动繁星缀玉台。别有朱门春澹荡,不妨芝火翠崔嵬。 此时月色同沾醉,何处...

2025年07月05日

荒塞峰烟百道驰,雁门风色暗旌旗。破围铁骑长驱疾, 饮血将军转战危。画角吹开边月静,缦缨不信虏尘窥。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

2025年07月05日

骐骥忻知己,嘶鸣忽异常。积悲摅怨抑,一举彻穹苍。 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何言从蹇踬,今日逐腾骧。 牛皂休维絷,天衢恣陆...

2025年07月05日

魂梦天南垂,宿昔万里道。池台花气深,到处生春草。

2025年07月05日

流莺春晓唤樱桃,花外传呼殿影高。 抱里琵琶最承宠,君王敕赐玉檀槽。

2025年07月05日

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 棹响清潭见斜领,双鸳何事亦相猜。

2025年07月05日

鸳鸯楼下万花新,翡翠宫前百戏陈。 夭矫翔龙衔火树,飞来瑞凤散芳春。 仙跸初传紫禁香,瑞云开处夜花芳。 繁弦促管升平调,绮...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