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重宴的创作背景
暮春的曲江池畔,残阳为飞檐斗拱的龙楼凤苑披上金纱。此乃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710年)正月晦日,群臣于长安蓬莱宫再举诗宴的盛况。时值中国特有的"晦日节"^1,这个源于上古驱傩仪式的特殊节气,在唐代已演变为文人雅集的重要节点。
御史大夫崔日用奉诏主持筵席,鎏金错银的酒卮在霞光中流转。席间陈设暗合《周礼》"投辖"典故^2——典出西汉陈遵为留客而将车辖投入井中,此处既喻主人好客,又暗指当日君臣同乐的禁苑夜宴。而"山公坐池"之典^3,则借西晋山简镇守襄阳时优游池畔的雅事,将这场宫廷宴会与历史上的名士风流悄然勾连。
中宗朝特有的文学气象在此诗中流转:既有"飞霞送玉卮"的富丽堂皇,又见"不醉欲何为"的洒脱放达。当时修文馆二十四学士^4频举诗会,晦日宴更成定制。这场重宴实为初唐宫廷诗向盛唐气象过渡的缩影,在金奏玉卮的华美辞章下,已隐隐听得见开元天宝年间那即将响彻千古的诗国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