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

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韩偓,字致尧,晚唐著名诗人、政治家。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深受唐昭宗信任。后因朱温专权,被贬出朝,流寓福建等地。韩偓的诗以感时伤事、婉约清丽著称,尤以《香奁集》闻名。

生平

公元842年

韩偓出生

不详

早年事迹不详

公元889年

进士及第

公元900年

任翰林学士

公元901年

迁中书舍人

公元903年

参与平定刘季述之乱

公元904年

朱温弑昭宗,韩偓被贬

公元905年

贬为濮州司马

公元907年

唐朝灭亡,韩偓流寓福建

不详

晚年隐居南安

公元923年

韩偓去世

诗作

暂无诗作

同时代人物

比韩偓小2岁

鱼玄机

844年-871年

鱼玄机,唐代著名女诗人,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人。她才华横溢,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但因身世坎坷,最终因杀婢案被处死。

比韩偓大2岁

胡曾

840年-914年

胡曾,唐代诗人,以创作咏史诗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借古喻今,表达对历史兴衰、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其诗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甚广,对普及历史知识起到了一定作用。

比韩偓小4岁

杜荀鹤

846年-904年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风格质朴,继承了白居易的新乐府传统。

比韩偓小5岁

王建

847年-918年

王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他出身贫寒,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业,后投身行伍。在唐末乱世中,凭借自身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逐渐崛起。他先后占据西川、东川等地,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开拓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前蜀在当时的乱世中保持了相对的繁荣稳定,为前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比韩偓大5岁

聂夷中

837年-884年

聂夷中,字坦之,唐代诗人。出身贫寒,备尝辛苦。咸通十二年(871年)登进士第,官华阴县尉。其诗多为五言,风格质朴,语言通俗,内容多为关心民生疾苦和讽刺时世之作,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比韩偓大5岁

司空图

837年-908年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少有文才,咸通十年(869年)登进士第,被宣歙观察使王凝辟为幕府。王凝去世后,又先后入宣歙观察使崔彦昭、河东节度使卢渥幕府。乾符六年(879年),召为礼部员外郎,历任礼部郎中、司勋员外郎。黄巢起义后,司空图随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年),迁中书舍人。光启元年(885年),僖宗自蜀还京,司空图被任命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后因战乱,司空图避居中条山王官谷,自号“耐辱居士”,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司空图听闻后,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 。司空图的诗多以自然淡远为宗,其诗论著作《二十四诗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诗的形式阐述诗歌的风格和意境,将诗歌的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等二十四类,每类用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对诗歌美学的发展贡献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