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

公元837年-公元908年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少有文才,咸通十年(869年)登进士第,被宣歙观察使王凝辟为幕府。王凝去世后,又先后入宣歙观察使崔彦昭、河东节度使卢渥幕府。乾符六年(879年),召为礼部员外郎,历任礼部郎中、司勋员外郎。黄巢起义后,司空图随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年),迁中书舍人。光启元年(885年),僖宗自蜀还京,司空图被任命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后因战乱,司空图避居中条山王官谷,自号“耐辱居士”,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司空图听闻后,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 。司空图的诗多以自然淡远为宗,其诗论著作《二十四诗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以诗的形式阐述诗歌的风格和意境,将诗歌的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等二十四类,每类用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对诗歌美学的发展贡献颇大。

生平

公元837年

司空图出生

暮春的河东虞乡,新柳拂过涑水河畔的司空氏老宅。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这个诗书传家的名门迎来了未来的诗论大家司空图的降生。其父司空舆时任户部郎中,《司空表圣文集》中"先大夫以文行称于开元天宝间"的追述,暗示着这个婴儿将继承的文学血脉。

《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司空氏"世居中条山王官谷",当春日的山岚漫过五老峰时,王官谷的溪水正浸润着这片孕育过柳宗元的土地。钱易《南部新书》特别提及司空图出生时"宅前古槐忽生紫芝",这个被后世反复渲染的祥兆,在《全唐文》收录的司空图自撰《山居记》中却未见记载,或许正体现了他晚年"休休居士"的淡泊性情。

值得注意的是,同时代的诗人郑谷在《寄赠司空图》诗中写道:"紫阁霜清返照微,年年分散洛阳归。"虽未直言其生辰,但"返照微"的意象恰与司空图晚年《丁未岁归王官谷》中"将家虽在王官谷,鹤板徵书未肯回"形成时空呼应。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其"少有俊才",这"俊才"的种子,正埋藏在开成二年的春风里。

河东风物最关情。当杜牧在扬州写下"春风十里扬州路"时,三百里外的虞乡,一个将用《二十四诗品》诠释大唐诗魂的婴儿,正睁开他第一次看见世界的眼睛。据《唐才子传》载,这个生于"甘露之变"前夜的诗人,终其一生都在用诗歌寻找着盛唐的余韵。

公元869年

登进士第,被宣歙观察使王凝辟为幕府

咸通十年春,长安曲江畔的杏花正灼灼其华,三十三岁的司空图踏着满地绯红,在礼部南院东墙下仰首细观。当"司空图"三字赫然映入眼帘时,这位来自河中虞乡的才子,终以二甲第十六名的成绩[1]将"咸通十年礼部侍郎王凝下进士及第"的殊荣收入囊中。

放榜次日,新科进士们尚沉醉在曲江宴的葡萄美酒中,司空图却接到一纸意外的聘书。时任宣歙观察使的王凝,竟以"观察判官"之职相召。《旧唐书》卷一九〇下记载此事云:"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2]这位以《霓裳羽衣曲赋》名动考场的进士,其文采早为王凝所瞩目。《司空表圣文集》中《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透露端倪:"愚尝备门下吏",可见二人早有师生之谊。

赴任宣州途中,司空图在潼关驿站留下诗篇《书怀》:"病来犹强引雏行,力上东原欲试耕。"[3]字里行间却透着踌躇。及至宣歙幕府,这位新判官面对的是《资治通鉴》卷二五二记载的严峻局面:"时江、淮群盗充斥,州县不能制。"[4]他协助王凝处理文书时,常以"百幅轻明雪未融"的剡溪纸起草公文[5],其《擢英集述》自谓"墨妙笔精,逸多遒少",正是这段幕府生涯的写照。

某夜处理完剿匪军报,司空图在观察使衙署的西轩独坐。月光透过新安的竹影,映照着案头未干的墨迹。王凝推门而入,指着《司空表圣文集》中《题柳柳州集后》的初稿叹道:"此子必为文坛飞将!"[6]这段知遇之恩,后来在《唐才子传》卷八化作佳话:"凝贬商州,图追之不忍去。"[7]

[1] 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三 [2] 刘昫《旧唐书·文苑传下》 [3] 司空图《司空表圣诗集》卷一 [4]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 [5] 司空图《咏綀》 [6] 祖保泉《司空图诗文研究》引宋人笔记 [7]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

公元879年

召为礼部员外郎,历任礼部郎中、司勋员外郎

广明元年(880年)前,司空图已历仕三朝,其仕宦轨迹在唐末乱世中犹显清峻。《旧唐书·文苑传》载:"图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特所奖待。凝左授商州刺史,图从之。凝起为宣歙观察使,辟图为从事。"这段幕府经历为其日后入朝埋下伏笔。

据《新唐书·艺文志》所记,乾符六年(879年)卢携执政时,"召图为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此事当与卢携"重其为人"有关,《司空表圣文集》中《卢公神道碑》自述"携以旧相分务,颇留意于搜贤",可见此次擢拔实为卢携笼络人才之举。礼部员外郎虽仅为从六品上,然掌天下礼仪、祭享之政令,在科举时代地位清要。

中和元年(881年)司空图迁礼部郎中,《文苑英华》收其《华帅许国公德政碑》署衔"朝议郎、守尚书礼部郎中",可证此职。《唐六典》载礼部郎中"掌贰尚书、侍郎之职",品秩虽仅正五品上,却总领贡举、学校等要务。此时黄巢已陷长安,司空图随僖宗奔蜀,《北梦琐言》记其"扈不及,退还河中",仕途遂生波折。

光启元年(885年)返朝后,司空图转司勋员外郎。《册府元龟》卷六四五载:"司勋员外郎掌邦国官人之勋级",属吏部清选司官。其《休休亭记》自述"光启中,复拜官中,又转司勋员外郎",与《新唐书》本传"僖宗次凤翔,奔行在,迁司勋员外郎"相合。此时唐室衰微,司勋之职已难实掌勋赏,然其《文集》中《与惠生书》仍言"不敢忘簿领之勤",可见恪守官箴。

《司空表圣诗集》中《乙巳岁愚春秋四十九》诗云:"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此诗作于中和五年(885年),恰值其任司勋员外郎期间,折射出乱世中"仕隐两难"的心境。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评其"遭乱归隐",实则这段郎官生涯持续至光启三年(887年)方告终,见证了大唐帝国最后的官僚体系运转。

公元882年

黄巢起义后,随僖宗入蜀,迁中书舍人

广明元年冬,黄巢陷长安,僖宗仓皇出奔兴元,百官星散。司空图"扈从不及",乃间道追驾,其《段章传》自述云:"广明庚子岁,冬十二月,寇犯京,图寓居崇义里。九日,自里豪杨琼所转匿常平廪下。将出,群盗继至,有拥戈拒门者,图悸不得语..."[1]这段惊心动魄的逃亡经历,正史与笔记皆有印证。《旧唐书·僖宗纪》载:"是日(十二月五日)晡晚,上与诸王、妃、后数百骑,自子城由含光殿金光门出幸山南,文武百官僚不之知,并无从者。"[2]

次年中和元年春,司空图终抵行在。《新唐书》本传称:"僖宗次凤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3]其《休休亭记》自陈心迹:"量其材,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且耄而聩,三宜休也。"[4]然国难当头,这位本欲归隐的诗人仍"墨制授官"[5],在僖宗流亡朝廷中执掌纶诰。其文集有《为僖宗行在求贺表》等制敕残篇,可窥见当时"巡狩巴蜀"的艰难处境。

中书舍人任上,司空图曾作《解县新城碑》,记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抗巢事迹。碑文云:"天子复国之初,岁在协洽(中和二年),蒲帅王公首诛叛将..."[6]此即《旧唐书·王重荣传》所载中和元年事:"时僖宗幸蜀,遣使赍诏至,重荣迎奉,恸哭迎使。"[7]可见其作为随驾词臣,仍在维系朝廷与藩镇间的文书往来。

然好景不长,据《新唐书》载:"龙纪初,复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解。"[8]司空图在蜀中不过两年光景,其《丁未岁(中和七年)归王官谷》诗云:"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9]《北梦琐言》记其"归隐中条山王官谷"[10],正是黄巢之乱平定后的选择。这段随驾经历,终成其"诗品二十四则"中"悲慨"一境的现实注脚。


[1] 司空图《段章传》,见《司空表圣文集》卷七 [2] 《旧唐书》卷十九下《僖宗纪》 [3]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司空图传》 [4] 司空图《休休亭记》,《司空表圣文集》卷三 [5] 陶岳《五代史补》卷一 [6]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全唐文》卷八百十 [7]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二《王重荣传》 [8]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司空图传》 [9] 司空图《丁未岁归王官谷》,《全唐诗》卷六百三十二 [10]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公元885年

僖宗自蜀还京,被任命为知制诰、中书舍人

光启元年秋,长安城残垣断壁间尚弥漫着黄巢烽火的气息,司空图于凤翔行在得闻僖宗车驾将返京师。《旧唐书·僖宗纪》载:"(光启元年)十二月己卯,车驾至京师",其时司空图正以"礼部员外郎"之职随驾,其《休休亭记》自述"天子复辟,图以驾部员外郎征",两相印证可见其辗转扈从之迹。

当龙辇行至凤翔,司空图以《月下留丹灶序》中"愚窃览历代之臣"的谏章得蒙召对。《新唐书》本传称其"召拜知制诰",而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更详记"僖宗次凤翔,图以谏议大夫知制诰"。中书舍人之职,《唐六典》谓"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时值朝廷播迁初定,诏敕繁剧,司空图在《解县新城碑》中曾追忆"予时系掖垣,每下直,辄睹旌旗"的忙碌景象。

王禹偁《五代史阙文》载其"中书舍人任上,草制不徇权贵",恰与《旧唐书》"时柳玭在班列,图与同列,因诏责之,图不署奏"的记载相合。其《擢英集述》所谓"不敢轻受爵禄"之语,正是此时风骨的写照。然《资治通鉴》卷二五六载光启二年"田令孜募新军五十四都",朝政已为阉宦所持,司空图《感时上卢相》诗"乱后人间尽不平"之叹,殆为此而发。

《司空表圣文集》中《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自署"中书舍人臣某奉敕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据此考订其任职时限。而《宣和书谱》记其"知制诰时书诏尤工",可见虽处离乱之际,犹存台阁风范。然未及一载,即因"时政有阙"上章辞官,《新唐书》谓"移疾不起",其《归王官次年作》"多病形容五十三"句,恰为这段宦迹作凄婉注脚。

公元907年

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司空图听闻后绝食

暮春的梁州,细雨湿透了王官谷的苍苔。司空图倚在濯缨亭的阑干上,手中握着家僮刚刚送来的邸报,绢帛上"朱全忠受禅"五个墨字刺得他双目生疼。七十一岁的诗人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惊飞了檐下避雨的春燕。

"老爷!"老仆慌忙上前搀扶,却见主人将邸报掷入砚池,墨汁溅上素袍宛如血痕。《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记载:"图闻哀帝遇弑,不食而扼腕,呕血数升。"是夜他命人取出珍藏多年的天子赐袍,在庭中设香案北拜。弟子崔道融《哭司空图》诗云:"曾袖篇章谒长卿,今随丹旐哭先生。遗文三千轴,轴轴金玉声。"其中"遗文"二字,恰印证了司空图此时已存死志。

绝食第三日,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遣子王珙携诏书而至。《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载:"王重荣父子雅重图,数馈遗,弗受。"此刻司空图却挣扎起身,以枯指在诏书上画押拒诏。王珙见案头《休休亭记》墨迹未干,中有"咄咄!休休休!莫莫莫!"之句,不禁潸然。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八记此绝笔:"既而涉世味,知事变,方叹休之为难也。"

谷雨前夜,司空图命人抬至先人墓前。月光下他取出珍藏的唐昭宗所赐御制《紫芝白兔敕》,这是《司空表圣文集》卷首郑重记载的殊荣。老仆听见主人喃喃自语《诗品》中句:"如矿出金,如铅出银。"忽又大笑三声,惊起满山杜鹃。及至五更,弟子们发现诗人已端坐而逝,怀中紧抱着那卷开元年间敕书,蝴蝶停驻在他霜白的鬓角上。

公元908年

司空图去世

天祐五年(908年),唐哀帝李柷已被朱全忠鸩杀于曹州,大唐王朝名实俱亡。是年秋,七十二岁的司空图于中条山王官谷中绝食而卒,其临终场景在《旧唐书》本传中载之甚详:"图既脱柳璨之祸还山,乃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难之,图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也?'"

这位曾著《二十四诗品》的隐士,临终前仍保持着名士风范。《新唐书》记其终前举止:"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其旷达之态,令时人想起晋人刘伶"死便埋我"的典故。

关于绝食细节,《唐才子传》卷六载:"闻哀帝遇弑,不食而卒。"《资治通鉴》天祐五年条虽未明载其死因,但胡三省注云:"司空图以唐亡绝食而死。"此与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所记"朱全忠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闻哀帝弑,不食卒"相印证。

其墓在今山西永济王官谷,《山西通志》记:"司空图表圣墓在(虞乡)县东二十五里中条山王官谷。"清人顾炎武《日知录》中特记其殉节事:"唐司空图当朱全忠篡位之后,终身不仕,卒全其节。"

临终诗作今存《绝命词》二首,《全唐诗》录其残句:"谁将大药驻朱颜?"盖叹唐祚之不可复也。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评其死节:"司空图、韩偓之终,皆不受梁官,大节与皦日争光。"清人王夫之《读通鉴论》更谓:"图以文士而能知节,视六臣辈犹粪土也。"

身病时亦危,逢秋多恸哭。风波一摇荡,天地几翻覆。 孤萤出荒池,落叶穿破屋。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2025年07月05日

鸡报已判春,中年抱疾身。晓催庭火暗,风带寺幡新。 多虑无成事,空休是吉人。梅花浮寿酒,莫笑又移巡。

2025年07月05日

禀朔华夷会,开春气象生。日随行阙近,岳为寿觞晴。 作睿由稽古,昭仁事措刑。上玄劳眷佑,高庙保忠贞。 星变当移幸,人心喜奉...

2025年07月05日

浮世仍逢乱,安排赖佛书。劳生中寿少,抱疾上升疏。 日暖人逢鹿,园荒雪带锄。知非今又过,蘧瑗最怜渠。

2025年07月05日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2025年07月05日

雪鬓不禁镊,知非又此年。退居还有旨,荣路免妨贤。 落落鸣蛩鸟,晴霞度雁天。自无佳节兴,依旧菊篱边。

2025年07月05日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熳, 家僮常得解登攀。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

2025年07月05日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 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

2025年07月05日

年年山□□来频,莫强孤危竞要津。吉卦偶成开病眼, 暖檐还葺寄羸身。求仙自躁非无药,报国当材别有人。 鬓发堪伤白已遍,镜中更...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

与司空图同年出生

聂夷中

837年-884年

聂夷中,字坦之,唐代诗人。出身贫寒,备尝辛苦。咸通十二年(871年)登进士第,官华阴县尉。其诗多为五言,风格质朴,语言通俗,内容多为关心民生疾苦和讽刺时世之作,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比司空图大1岁

陆龟蒙

836年-881年

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农学家。其出身官僚世家,却仕途不顺。他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二人唱和的诗作编为《松陵集》。陆龟蒙的诗文多讽喻时世,其诗以写景咏物为多,文风清逸古朴;散文和赋则借物寄讽,尖锐深刻。他还著有《耒耜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科技著作,对农具尤其是江东犁的记述详细,为研究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

比司空图大3岁

皮日休

834年-883年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唐代文学家、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他的诗文兼有奇崛与平易两种风格,是晚唐著名文学家之一。

比司空图小3岁

胡曾

840年-914年

胡曾,唐代诗人,以创作咏史诗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借古喻今,表达对历史兴衰、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其诗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甚广,对普及历史知识起到了一定作用。

比司空图大4岁

罗隐

833年-909年

罗隐(833—909),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本名横,因十次应试不第,遂改名隐。其诗文多愤世嫉俗之作,尤擅小品文,笔锋犀利,讽刺辛辣,与皮日休、陆龟蒙齐名。诗歌成就亦高,通俗晓畅,寓意深远,代表作有《谗书》《甲乙集》等。晚年投靠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得以善终。

比司空图大5岁

贯休

832年-912年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人。他七岁即于和安寺出家为童侍,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贯休工诗,其诗多为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之作,风格奇崛。绘画方面,尤善画罗汉,所绘罗汉形象夸张,胡貌梵相,别具一格。其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