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异

不详-不详

马异是唐代诗人,与卢仝友善,诗风奇崛,其作品多已散佚。他和卢仝、刘叉等诗人一样,在中唐诗坛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展现出不同于主流诗风的面貌。他们的诗歌往往想象奇特、用语怪诞,追求一种惊世骇俗的艺术效果。马异的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氛围以及部分文人的精神追求。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不详

关于马异的生年,史籍所载确如雾里看花。《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仅记其"河南人,与卢仝同时",而《唐才子传》卷五更以"马异,不详所来"六字带过。考《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马异诗》一卷,然注文亦未涉其生卒。唐人交游诗中,唯卢仝《与马异结交诗》可窥蛛丝:"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前后,时卢仝年近四十,而诗中称马异为"少俊",按唐人语例当指三十岁内。元人辛文房据此推演,于《唐才子传》中记其"正元间人",然贞元(785-805年)跨度廿载,仍难确指。

细绎卢仝《答马异》诗中"神农画八卦"至"尔来三千秋"等句,马异似好黄老之说,此或可解释其生平记载之晦——道教隐逸传统本轻世务记载。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七著录《马异诗》时,特注"多怪谲类卢仝",此风格与韩孟诗派革新时期(约790-820年)相契。清人徐松《登科记考》遍检贞元至元和年间进士名录,未见马异之名,佐证其或为布衣文人。

今人考证多据卢仝《寄马异》"美君知道腴,何异藜藿饱"等句,推断其生于建中末年(约783年)前后,然此说实据《唐才子传》"性高疏,词调怪涩"等评语逆推,终乏铁证。唐人笔记《本事诗》载其"形骨魁梧",或可想象其壮年形貌,然于生年考证终无裨益。马异诗今存四首,其中《送皇甫湜赴举》"马蹄声特特,去入天子国"等句,可证其元和初仍在世,此即史笔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

不详

与卢仝交往,二人友善,常相互唱和,在诗歌创作上相互交流切磋,共同展现出奇崛的诗风

贞元年间,洛阳城南的竹径深处常闻金石之声。马异与卢仝"同为节概丈夫",每于"风清月朗时,携酒登高,赋诗属和"。韩愈《寄卢仝》诗云"往年弄笔嘲仝异",正指二人以险怪诗风相砥砺之事。《唐才子传》载其"词调怪涩,皆风骨凌嶒",时人谓之"卢奇马怪"。

《全唐诗》收录马异《答卢仝结交诗》可见端倪:"有剑慵开淬,无弦懒更调。浩然心自合,何必濯缨招。"其诗风之瘦硬奇崛,恰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中"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的险怪语相呼应。辛文房谓二人"持论崭绝,摛章棘句",每有唱和,"必抉擢胃肾,钩章棘句"。

《唐诗纪事》卷三十五载其交往细节:"仝自号癖王,异称钝卿,互赠诗辄用'虬蟠雷裂'之语。"卢仝《送马异归洛阳》诗中"野草腥红兰叶绿,蜘蛛结网生尘埃"之句,与马异《怀卢仝》"枯藤老树昏鸦噪,鬼火荒坟夜月明"皆显"刿目鉥心"之态。孟郊《戏赠无本》诗注云"时仝与异切磋'诗肠搜苦'",足见二人创作之态。

元和六年冬,卢仝作《月蚀诗》六百言,马异即和《观月蚀长篇》,皇甫湜《题异仝诗卷后》称"二子骋怪,如双虬斗渊"。然《郡斋读书志》指出"异诗多佚,今观残篇,犹见与玉川子(卢仝)同调"。二人之交游,实为中唐险怪诗派重要关节,赵璘《因话录》所谓"并驱于奇怪之域"者,诚非虚言。

不详

创作诗歌,其作品风格独特,想象丰富,用语怪诞,在中唐诗坛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但大部分作品现已散佚

贞元、元和年间,洛阳城中传诵着"马异诗惊俗"的轶闻。当卢仝在《与马异结交诗》中挥毫写下"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时,这位以险怪著称的诗人正将灼热的目光投向同样特立独行的马异。《唐诗纪事》卷四十记载二人"结交特相类",他们的诗作正如《唐才子传》所言"词调怪涩,风骨棱棱",在韩孟诗派的星空中划出奇异轨迹。

马异的诗笔常挟雷霆之势,《唐才子传》称其"赋性高疏,词调怪涩"。他在《答卢仝结交诗》中以"此骨欲比黄金贵"自况风骨,更用"山魈吹火虫入碗"这样诡谲的意象令时人瞠目。皇甫湜《题浯溪石》曾将马异与孟郊并论:"异卒郊寒",短短四字道尽其诗风中凛冽的特质。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捕捉到这种特质:"马异诗如荒原野烧,倏忽千里",恰与其仅存的四首遗作中"河冰夜合狐踪多"(《暮春醉中寄李干秀才》)的森冷意境暗合。

这位与卢仝并称"卢马"的诗人,其创作正如《全唐诗》小传所述"语甚奇诡",在《送皇甫湜赴举》中竟以"马蹄声特特,去入天子国"的拗折句式打破常规。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特别记载其"龙凤交横飞,金银次第开"的奇崛想象,这种超现实的画面感令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感叹:"马异诸篇,骨强而气猛,驱驾气势,殆与韩愈同调。"

可惜这柄诗坛奇刃终湮没于时光尘埃,《郡斋读书志》载其"集三卷",至《直斋书录解题》已仅见"一卷"著录。元人辛文房痛惜"诗文千余首,多散佚",今人只能从《全唐诗》所辑残篇中窥见当年皇甫湜所说的"风棱露骨"(《答李生书》)。清人李调元在《雨村诗话》中的评价或可作结:"马河南(异)诗如铁笛横吹,自协商徵,不必谐俗耳也。"这桀骜的诗魂,终在中唐的穹窿上留下了一道转瞬即逝的璀璨星痕。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不详

残阳斜照在洛阳城南的旧宅檐角时,马异的生命正走向史册最模糊的边界。《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收录其《暮春醉中寄李干秀才》诗云:"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这般疏狂意气的诗句,竟成其存世最后的绝响。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记载:"(马)异,兴元元年进士,与卢仝结交甚密,诗风奇险,后不知所终。"这"不知所终"四字,恰似唐人笔记中常见的谶语,将诗人的结局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迷雾里。

考《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马异诗》一卷",北宋《崇文总目》尚见记载,至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注"今佚",可知其诗集散佚于两宋之交。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在辑录马异诗作时,特加按语:"异与卢仝并称'怪诞诗人',然仝尚有《月蚀诗》传世,而异作多湮没,卒年竟不可考。"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卷十二虽详考其登第年份,却于生平结尾处仅书"卒年无载",这种集体性的历史失语,恰似马异诗中"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的奇绝气象,终究被时光吞噬得杳无踪迹。

细检唐人赵璘《因话录》卷三有载:"卢仝、马异辈,每于市井醉吟,语多诡谲,时人谓之'诗魔'。"同时代冯贽《云仙杂记》更记其"每作诗,必以铁如意击石为节"。这些碎片化的记载里,诗人形象愈发清晰,而死亡时刻却愈发模糊。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试图钩沉:"异与卢仝交游,当卒于元和末",然此说并无确证。近代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考证其交游网络时,发现马异之名最晚见于元和八年(813年)卢仝《与马异结交诗》,此后便如"神龙见首不见尾"。

长安城西的乱葬岗上,或许某块无字碑下埋着这位"词调怪涩"的诗人。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卷八感叹:"唐之怪诞诗人,李贺早夭,卢仝罹祸,唯马异生死竟成千古之谜。"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在评点《唐百家诗选》时,亦特别指出:"如马异之流,诗格虽奇,终因事迹湮没,难窥全豹。"那些散落在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千岁骷髅生齿牙"(马异《答卢仝结交诗》)、"五行气顺八风调"(《赠皇甫湜》)——终究未能拼凑出诗人生命最后的图景。当洛阳城外的野草湮没了所有墓志铭时,马异的死亡年份,也随着中晚唐动荡的烽火,永远消失在历史的褶皱之中。

马蹄声特特,去入天子国。借问去是谁,秀才皇甫湜。 吞吐一腹文,八音兼五色。主文有崔李,郁郁为朝德。 青铜镜必明,朱丝绳必...

2025年07月05日

赤地炎都寸草无,百川水沸煮虫鱼。 定应焦烂无人救,泪落三篇古尚书。

2025年07月05日

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 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

2025年07月05日

有鸟自南翔,口衔一书扎,达我山之维。 开缄金玉焕陆离,乃是卢仝结交诗。此诗峭绝天边格, 力与文星色相射。长河拔作数条丝,...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