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扶

不详-公元850年

魏扶为唐代官员,在唐宣宗时期担任重要官职。他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以中书舍人拜相,加同平章事。任职期间,他参与朝廷政务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政治走向。不过,他在相位时间较短,同年便因病去世。

生平

公元850年

以中书舍人拜相,加同平章事

大中四年春,长安城柳絮纷飞,大明宫含元殿前百官肃立。魏扶紫袍金带,于宣政殿受宣麻拜相,以中书舍人本官加同平章事,时人谓之"舍人宰相"。《旧唐书·宣宗纪》载:"四年春正月戊辰,以中书舍人魏扶守本官、同平章事",其拜相诏书犹存《全唐文》,称其"器宇深沈,风规峻整,早以艺文之赡,累更显重之资"。

是日寅时三刻,魏扶自光宅坊宅第乘檐子入宫,途经皇城朱雀门时,晨光初破晓色。据《唐两京城坊考》所记路线,其必过尚书省都堂,彼处曾是其任考功员外郎时校阅贡士之所。及至延英殿谢恩,宣宗亲赐金鱼袋,此乃殊荣,《唐会要》卷五十三载:"故事,拜相皆赐金鱼袋,自魏扶始加赐锦彩三百匹"。时翰林学士裴休草制,其《授魏扶同平章事制》中"謇谔有大臣之节,清贞禀高士之风"二语,遂成朝野传诵之评。

拜相次日,魏扶循例赴政事堂视事。据《通鉴》大中四年正月条,其与白敏中、崔铉同秉钧衡,时值吐蕃内乱,议收复河湟事。中书省堂后五房主书捧来待拟敕书,魏扶援笔立就,《东观奏记》称其"判案如流,文不加点"。暮春时节,监修国史奏请编撰《文宗实录》,此为其拜相后首项重任,《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四载其"引寒俊,抑浮华",颇革时弊。

然其相位仅持续岁余,《新唐书·宰相表》载大中五年四月"扶罢为刑部尚书"。考其缘由,《北梦琐言》卷三记"以谏立爱女为嗣得罪",而《玉泉子》则云"与崔铉不协"。其拜相期间最大政绩当属整顿科举,《唐摭言》卷一载其"严斥请托,虽宗室不贷",曾亲书"梧桐夜雨"诗于礼部南院东墙,诗云"雨后全无叶底花",以明取士至公之心。

公元850年

在相位上因病去世

大中四年(850年)的盛夏,长安城笼罩在溽暑之中,宰相魏扶的病情突然加重。《旧唐书·宣宗本纪》以简练的笔触记载:"六月戊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魏扶薨。"这短短十二字背后,是一位三朝老臣的谢幕。

据《新唐书·魏扶传》载,其病笃时"上遣中使问疾,赐药饵",可见宣宗对其倚重。这位曾三知贡举的宰相,临终前仍保持着文士风骨,《唐语林》卷三记载其"临终草遗表,辞理恳切,朝廷嗟惜之"。其遗表内容虽已散佚,但宋人王溥《唐会要》卷五十二保留了他生前奏议的片段,可窥见其"清慎自持,忧国如家"的为政风格。

魏扶之死在朝野引起震动。《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特别提到:"扶以文学进,性刚介,不随俗浮沉。"其同年进士刘禹锡在《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中追忆魏扶主贡举时"擢寒俊,抑浮华"的作风,暗示其去世标志着科举改革派的重要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册府元龟》卷三三四的记载:"扶卒之日,家无余财。"这与《新唐书》本传称其"居第不改旧庐"相印证,展现了一位清廉宰相的最终形象。宣宗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司徒,谥曰"文懿",《唐大诏令集》卷五十六保留的《赠魏扶司徒制》中"贞方俭素,终始一心"的评语,成为对其仕宦生涯的盖棺定论。

这位曾写下"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全唐诗》卷516)的诗人宰相,最终病逝于平康里宅第。杜牧《上周相公启》中"伏惟相公乘时致君,丹青帝载"的赞语,恰可作为其政治生命的注脚。大中朝堂上,从此少了一位"每进见,必陈治道"(《新唐书》)的谔谔之士。

萧关新复旧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鲜。戎虏乞降归惠化, 皇威渐被慑腥膻。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 左衽尽知歌帝泽,从兹...

2025年07月05日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2025年07月05日

愁。迥野,深秋。生枕上,起眉头。闺阁危坐,风尘远游。 巴猿啼不住,谷水咽还流。送客泊舟入浦,思乡望月登楼。 烟波早晚长羁...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