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收

不详-不详

鲁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活动于中晚唐时期。其诗歌作品在《全唐诗》中存有少量收录,风格清丽,题材多涉及咏史与抒情,具体生卒年及仕途经历均无确切记载。

生平

不详

鲁收在唐代中晚期创作诗歌,作品被后世收录于《全唐诗》

残烛摇影的深夜里,长安城南隅一间低矮的草堂内,鲁收正以指蘸墨,在褪色的黄麻纸上写下"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三)。窗外的秋雨敲打着阶前枯荷,这位鲜少被史笔垂注的诗人,其生平正如《唐才子传》所载"收,大历时人,爵里无考",唯有诗卷中斑驳的墨迹,见证着他在代宗朝(762-779年)那个藩镇割据的动荡岁月里,如何用诗句镌刻时代的创痕。

他的《怀素上人草书歌》被清代学者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中评为"唐人论书诗之翘楚",其中"状同楚汉相攻战"之句,以金戈铁马喻狂草笔势,恰似其人生写照——虽身处江湖之远,笔下却奔涌着盛唐余韵。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三载其与怀素交游事,可知这位诗僧曾以淋漓墨色点染过鲁收的文学世界。而《全唐诗》所录其《月夜》中"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一联,更被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赞为"得王孟遗响"。

在敦煌残卷S.3739号与李益、韦应物诗作同列的现象,暗示着这位边缘诗人曾与主流文坛的微妙交集。清编《全唐诗》将其七首诗作归入"无考类"时,编纂者彭定求或许不会想到,二十世纪出土的《唐人选唐诗》写本中,鲁收《蓟北行》与高适边塞诗并列的残页,正无声地诉说着大历年间(766-779年)那个诗歌嬗变时代里,普通文人的精神跋涉。他的"战骨践成尘,飞入征人目"(《全唐诗·鲁收·古意》),以白骨化尘的骇人意象,提前半个世纪奏响了孟郊"诗囚"的先声。

当后世学者在《文苑英华》卷三百四十二发现其《梦游仙》与郭震同题唱和时,这个被时光模糊的身影才稍显清晰——原来在开元天宝的盛景余晖里,仍有无数如鲁收般的文人,用他们"离心逐春草,直到建章城"(《全唐诗·鲁收·送人》)的绵长诗思,编织着唐诗最后的锦绣。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那句"皆湮没无闻焉"的慨叹,或许正是对这类诗人最深刻的墓志铭。

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身上艺能无不通, 就中草圣最天纵。有时兴酣发神机,抽毫点墨纵横挥。 风声吼烈随手起,龙蛇...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