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解冻的时节,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尚残留着去岁的霜痕。元万顷执笔的手在砚台边稍作停顿,窗外传来新燕啄泥的轻响——这是麟德二年的早春,他正以"北门学士"的身份在武后麾下修撰《列女传》。史载这位曾因《檄高丽文》触怒太宗的才子,此刻却将锋芒敛入锦心,以工丽之笔描摹着帝苑春色。
"仙人杏"的典故暗合着大明宫西苑的实景。据《两京新记》载,贞观年间太宗曾命人自终南山移栽仙杏,其花萼在晨光中会泛出金紫异彩。而"帝女桑"更见匠心,《太平御览》引《山海经》云:"宣山有桑,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诗人将神话织入现实,让皇家园林的桑枝沾上了昆仑山的仙露。
飞云阁的朱栏外,尚药局的奉御正指挥宫人采集新绽的辛夷。这座毗邻紫宸殿的楼阁,每逢上巳节便成为才人们竞献诗赋的所在。而"明月楼"的意象,或许源自诗人某夜值宿时的所见——当更漏滴到子时,含元殿的琉璃瓦上正流转着清冷的月华,与太极宫传来的箫鼓声交织成奇妙的夜曲。
《唐诗纪事》载此诗曾得武后亲点朱批,那些簪花小楷的御笔在泥金笺上勾勒出盛唐的气象。千年后我们仍能从"乱"字里看见蜂蝶穿花的轨迹,在"未央"的余韵中,听见那个正在苏醒的永恒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