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太尉戏赠高阳公创作背景
暮春的洛阳城,牡丹正艳。御史台薰炉的轻烟袅袅升起,如仙人驾云。彼时北周权臣宇文护麾下大将高阳公独孤信,以风流俊逸闻名朝野。诗人以"云鞍羽盖下芝田"起笔,暗喻这位太尉府贵胄出入宫廷的显赫——史载独孤信"每入朝,人马器服,咸称华绝"。
御沟畔的青楼朱阁间,正上演着六朝以来最绮丽的都城风情。"倾城比态芳菲节"暗合《周书》记载的天和二年(567年)上巳节,武帝宇文邕赐宴群臣于华林园,独孤信即席作《三日华林园公宴诗》。诗人以"绝世相娇是六年"双关,既指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的鼎盛,又暗讽独孤信与武帝微妙关系——史载这位太尉"性奢豪,颇以勋旧自矜"。
"洛滨解珮"典出曹植《洛神赋》,而"河间数钱"则暗用《汉书》河间献王"好经术"之典。诗人将独孤信比作兼具文人风流与将相权术的复杂存在。翠钗玉步的描写,实为映射建德年间长安盛行的鲜卑贵族风尚,《北史》称当时"王公贵人,被服鲜丽"。
末句"东家复是忆王昌",借乐府《王昌诗》中"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之句,暗指独孤信之女为武帝弟媳的政治联姻。天津桥头的九秋之别,恰如北周王朝金戈铁马与诗酒风流交织的黄昏——三年后(580年),随着杨坚专权,这个鲜卑贵族最后的华美时代终成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