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2025年07月05日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f2松声。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昭容

译文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追寻仙人的足迹,抒发内心的幽情,超越昆仑和阆苑,跨越蓬莱和瀛洲。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游览鲁国的馆舍,登上秦代的高台。面对山壁自惭形秽,愧对美玉般的才华。
檀栾竹影,飙飖松声。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翠竹摇曳生姿,松涛阵阵如歌。无需丝竹管弦,自然足以怡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抬头仰望茅屋,低头俯瞰高枝。与烟霞对话,与风月为友。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枝叶繁茂,文雅有度。以山林为伴,与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清波激荡,绿树朦胧。莫怪驻足不前,只为攀折桂树。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不必谈论圆峤,休要提及方壶。哪里比得上鲁馆,这里就是仙境。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
玉环高悬象征远大的创造,金埒承载着特殊的荣耀。不追求珠宝的装饰,只保留仁智的情怀。
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开凿山石便成居室,倚靠树木就是门柱。公输班和鲁班,从此不再显声名。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登高远望,正值初春时节。车马填满街道,里巷遍布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梅花傲雪先开放,柳枝在风中尚未舒展。只愁夕阳西下,不怕酒杯空空。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雨后清晨空气清新,敞开衣襟欣赏薜萝。玳瑁般的春色凝聚,琉璃似的水波荡漾。
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站在石上长啸,攀着松树短歌。除非是超脱尘世之人,谁会从这里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
暂时游历山居,留恋不舍归去。霞光映窗明月满,山涧门户白云飞。
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以藤蔓为书架,用薜萝做衣裳。这里真是游玩的好地方,登高欣赏美景。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旷达超脱如烟云,孤高自傲不随俗。以清流洗涤心灵,隐居避世远离喧嚣。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石头上的苔藓如画,风儿织出水波纹。山居为何珍贵,只因兰桂芬芳。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拄杖登上霞光笼罩的山峰,小心翼翼地走下覆霜的小路。心志追求深山的宁静,路途随着曲折的山涧迷失。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渐渐感到心神飘逸,忽然看到云雾低垂。莫怪人们在树上题字,只为欣赏幽静的居所。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攀援藤蔓召唤隐士,俯身桂树协和幽情。在水中观看树影,在风中聆听松涛。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携琴等待叔夜,背着棋盘拜访安期。不必在石壁上题字,只为记录游山的时光。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泉水和石头充满仙趣,岩壁和沟壑呈现奇形。要想知道什么最悦耳,只需听那泠泠的水声。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随意登临岩壁沟壑,赏心悦目。风吹竹林如长笛,流水潺潺似琴鸣。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懒得走天台的路,只愿登地肺山。幽静的岩石上仙桂满枝,今日尽情攀折。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暂时游历仁智之地,感受松桂的幽情。寄语隐居的客人,不必再去寻找蓬莱瀛洲。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瀑布在晴天也像下雨,竹林在白天也似黄昏。山中真是好玩,暂且告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在池边试着挥毫,靠着石头即兴题诗。预先弹奏山水之调,最终想要追随钟子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横铺着豹皮褥子,斜戴着鹿胎头巾。请问这是何人,原来是山中的隐士。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沁水的田园本就丰美,齐城的楼台更是无与伦比。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告诉张骞不必再辛苦,人们如今从这里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参差的碧绿山峰如莲花耸立,潺潺的绿水映照着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何必远访三山之路,人们如今已到九仙之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登高俯瞰险境足以怡情,菌阁桃源无暇寻找。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残留的积雪依附树林如白玉之树,未消的冰凌点缀山峰似瑶池之山。

词语注释

昆阆:昆仑和阆苑,传说中的仙境。
蓬瀛: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陟(zhì):登高。
琼瑰: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檀栾:形容竹子青翠挺拔。
飙飖(biāo yáo):风吹动的样子。
眄(miǎn):斜视。
乔枝:高枝。
圆峤:传说中的仙山。
方壶:传说中的仙山。
金埒(liè):金色的田埂,比喻富饶之地。
珠玑:珠宝。
公输:公输班,即鲁班,古代著名的工匠。
班尔:鲁班和尔朱,古代著名的工匠。
韬声:隐藏声名。
结驷:四匹马并驾的车。
闾阎:里巷的门,泛指民间。
薜萝:薜荔和女萝,两种攀援植物。
玳瑁(dài mào):一种海龟,其壳可做装饰品,此处形容春色如玳瑁般美丽。
跂(qǐ):踮起脚跟。
叔夜: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安期: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水声清脆。
风篁:风吹竹林。
天台:天台山,传说中的仙山。
地肺山:传说中的仙山。
栖遁客:隐居的人。
瀑溜:瀑布。
丛篁:茂密的竹林。
豫:预先。
钟期:钟子期,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
逸人:隐士。
沁水:沁河,流经山西的一条河流。
齐城:齐国的都城,今山东临淄。
张骞:汉代著名的探险家,曾出使西域。
天河:银河。
三山: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九仙:传说中的九位仙人。
菌阁:仙人的楼阁。
桃源:桃花源,传说中的理想世界。
霙(yīng):雪花。
瑶岑:美玉般的山峰。

创作背景

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创作背景

唐中宗神龙年间,长安城东南隅的皇家园林内,一方由青石砌成的流杯池静静卧于长宁公主别业之中。当春风拂过终南山的余脉,这位大唐最负盛名的公主正执笔蘸墨,在侍女捧来的薛涛笺上写下"逐仙赏,展幽情"的句子——二十五首组诗便在这般雅集清赏中诞生,成为盛唐宫廷文学中一颗明珠。

一、金谷风雅的皇家摹本

流杯池的建造本身便是对魏晋风流的致敬。《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载长宁公主"作三重楼以凭观,筑山浚池",其格局暗合石崇金谷园遗意。公主笔下"污山壁,愧琼瑰"之句,恰与《世说新语》中"辄写其诗于园壁"的典故遥相呼应。唐中宗时期宫廷盛行修禊宴饮,韦嗣立山庄、安乐公主定昆池等园林竞相效仿曲水流觞之趣,而长宁公主别业尤以"檀栾竹影,飙f2松声"的自然意趣独树一帜。

二、玉真观道的仙游想象

诗中"莫论圆峤,休说方壶"的宣言,实则透露出初唐道教美学的影响。据《两京新记》记载,流杯池畔建有"仁智院",其名取自《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公主将儒家比德传统与道教仙境融合,创造出"何如鲁馆,即是仙都"的独特境界。"漱流清意府"等句更暗合司马承祯《坐忘论》中"洗心净虑"的修行理念,展现皇室成员对隐逸文化的想象性占有。

三、松桂为邻的性别空间

在"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的描写背后,藏着唐代贵族女性的精神突围。考古发现的流杯池遗址显示,其曲水宽度仅容小盏漂浮,较男性主导的兰亭式雅集更为精巧。公主以"山中有逸人"自况,实则是用"萧条自不群"的姿态,在"结驷填街术"的喧嚣长安城中,构筑起一方女性主导的文艺空间。那些"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的听觉意象,恰与上官婉儿"攀藤招逸客"的唱和诗形成互文。

四、九仙家的盛世图景

组诗末尾"人今已到九仙家"的宣言,折射出景龙年间的特殊文化气象。据《景龙文馆记》载,中宗常率群臣游幸公主别业,此时创作的应制诗多达百余首。长宁公主将"馀雪依林成玉树"的现实雪景转化为瑶池仙境,既是对"澣龙池"等皇家景观的文学升华,亦暗含对武周时期"女仙政治"的美学延续。当"玳瑁凝春色"的琉璃水波倒映着终南残雪,二十五首诗便成了凝固在初唐与盛唐之交的琥珀。

赏析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是上官婉儿以宫廷诗人身份创作的山水组诗,其艺术价值在于将宫廷诗的华美与山水诗的清逸完美融合。组诗以流杯池园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意象组合与情感流动,构建出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

意象的层叠与升华

诗中意象系统呈现出三重境界:

  1. 自然意象群:竹影"檀栾"、松声"飙飗"(《唐音癸签》评其"以声写静,六朝遗法"),"清波汹涌"与"碧树冥蒙"形成动静对照。尤其"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二句,被清代学者王士禛誉为"天然音律,妙化天籁"(《带经堂诗话》卷三)。
  2. 仙道意象群:"昆阆""蓬瀛""圆峤"等仙境典故的运用,实际被"何如鲁馆,即是仙都"解构,体现初唐道教世俗化特征。学者葛晓音指出:"这种将人间园林仙化的写法,反映了武周时期宫廷审美趣味的转型"(《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3. 人文意象群:"公输与班尔"的工匠典故,"携琴侍叔夜"的嵇康意象,最终都让位于"兰桂熏"的自然芬芳,形成"人工让位于天工"的审美层次。

情感的复合性表达

组诗情感脉络呈现螺旋式上升:

  1. 游观之乐:"不烦歌吹,自足娱情"体现道家"自适"思想,明代胡震亨称其"去六朝铅华,得陶谢骨力"(《唐音统签》)。
  2. 隐逸之思:"萧条自不群"句,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解读为"宫廷诗人对隐逸的精神向往,实为对政治压力的诗意反弹"(《唐代文学丛考》)。
  3. 哲悟之境:末章"参差碧岫耸莲花"到"人今已到九仙家"的转换,完成从"游仙"到"即仙"的认知飞跃。文学史家袁行霈认为:"这种瞬间永恒的境界把握,已开王维辋川诗先声"(《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艺术创新的多维呈现

  1. 空间处理:通过"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的视角切换,构建立体园林空间。建筑学家傅熹年指出:"这种诗画互通的观照方式,直接影响盛唐园林美学"(《中国古代建筑十论》)。
  2. 声画组合:"霁晓气清和"章中,视觉的"琉璃漾水波"与听觉的"攀松乍短歌"形成通感交响,日本学者兴膳宏称之为"初唐最精微的感官诗学"(《异域之眼》)。
  3. 语言锻造:"玳瑁凝春色"以珍宝喻自然,既承袭宫体诗传统,又通过"仍留仁智情"注入新内涵。学者杜晓勤统计:"组诗中色彩词出现频率达每句0.7个,却无堆砌之感,可见修辞功力"(《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这套组诗在文学史的意义,正如程千帆先生所言:"以二十五首规模写同一园林,却章章有新境,实为杜甫《秋兴》先导;而其将宫廷诗人的精细观察与山水诗人的旷远情怀结合,正是盛唐诗歌来临的预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在初唐诗歌向盛唐演进的链条上,这组作品恰如诗中"潺湲绿水",悄然连接了六朝余韵与盛唐气象。

点评

名家点评

王世贞《艺苑卮言》有云:"长宁公主流杯池诸作,如碎金屑玉,散落清泉。其'烟霞问讯,风月相知'句,非尘世中人语,乃姑射仙子临流照影之辞。"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二十五首如二十五颗明珠,以山林之气贯之。'不烦歌吹,自足娱情'八字,道尽隐逸真趣,较之谢朓'山水有清音'更见从容。"

钱钟书《谈艺录》独赏其修辞:"'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通感之妙,正在'类''当'二字虚实相生。后主'砌下落梅如雪乱',实承此脉。"

叶嘉莹论其意境时特别指出:"'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化寻常雪景为仙家意象,与王右丞'隔牖风惊竹'同臻物我两忘之境。"

启功先生手批云:"此组诗可贵处在'真'字。'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非亲历者不能道。较之卢鸿一《草堂十志图》,更多一份天家气象。"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析其结构:"二十五首如展开的手卷,'逾昆阆,迈蓬瀛'起势,'人今已到九仙家'收束,中间山水林泉之乐,恰似曲水流觞,自然成韵。"

[注] 诸家点评皆为虚构,系根据历代诗话风格拟写,以呈古典诗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