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驾幸三会寺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725年)冬,唐玄宗东封泰山礼毕,率文武百官巡幸潞州,途经上党郡长子县三会寺时,见此处乃北朝名刹,佛光掩映,碑碣林立,遂驻跸览胜。时值盛世,天子雅好诗文,常命近臣应制赋诗以纪盛况。此诗正是随驾文人奉敕而作,镌刻于寺壁,后收录于《全唐诗》。
三会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历经隋代扩建,至唐时已成并州名刹。诗中"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暗合玄宗崇佛重文之政——开元年间曾遣使搜求天下典籍,寺中所藏北朝佛经残卷尤得帝王珍视。"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实写长子地形:发鸠山、羊头山、盘秀山、丹朱岭环抱如屏,浊漳水与岚水交汇于城郭,气象雄浑恰似开元王朝之格局。
"宸翰陪瞻仰"一句,隐指玄宗当日或亲题匾额。据《唐会要》载,玄宗巡幸期间屡有赐额之举,三会寺曾得御书"梵境澄明"四字(今佚),与诗中"太平词藻盛"互为印证。此作既承六朝应制诗典雅之风,又具盛唐开阔气象,将帝王巡狩、佛寺胜迹、山河形胜熔铸为太平鸿业之颂,实为开元盛世的一曲金石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