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信宫中树

2025年07月05日

婀娜当轩树,zv茸倚兰殿。叶艳九春华,香摇五明扇。
馀花鸟弄尽,新叶虫书遍。零落心自知,芳菲君不见。

知之

译文

长信宫中树
长信宫中的树木
婀娜当轩树
婀娜多姿的树木正对着轩窗
zv茸倚兰殿
茂密的枝叶依偎着兰殿
叶艳九春华
叶子鲜艳如九春的花朵
香摇五明扇
香气摇曳如五明扇
馀花鸟弄尽
剩余的花朵被鸟儿戏弄殆尽
新叶虫书遍
新生的叶子上布满了虫蚀的痕迹
零落心自知
凋零的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芳菲君不见
芬芳的美景你却看不见

词语注释

婀娜(ē nuó):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
zv茸(zv róng):形容枝叶茂密
五明扇(wǔ míng shàn):古代一种华丽的扇子,象征富贵
芳菲(fāng fēi):花草的芳香,也指美好的景色

创作背景

长信宫中的一株嘉树,在初唐诗人笔下摇曳出永恒的寂寥。据《三辅黄图》记载,长信宫乃汉太后居所,班婕妤失宠后曾于此侍奉太后,其《自悼赋》中"华殿尘兮玉阶苔"的意象,恰与此诗形成时空回响。

诗人以"婀娜"起笔,摹写宫树风姿,实暗用《楚辞·九歌》"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的香草传统。九春华叶与五明扇影的交叠,化用张衡《西京赋》"九秋之丽景"与晋宫"五明扇"典故,将汉宫旧物凝成永恒瞬间。考古发现的汉代铜镜纹饰中,确见此类宫树与纨扇的组合图样。

"馀花鸟弄尽"二句,暗合谢朓《王孙游》"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的时空感知。洛阳出土的唐代彩绘陶俑上,犹可见宫苑花鸟相逐之景,而虫蠹叶脉的细节,恰与新疆阿斯塔那唐墓文书中的虫蚀痕迹互为印证。末句"零落心自知",直承陆机《叹逝赋》"嗟余情之屡伤"的抒情传统,将班婕妤团扇见弃的典故,转化为更具普遍意义的生命咏叹。

这株宫树年复一年地见证着:当九春华叶化为虫书斑驳时,所有王朝的繁华,最终都成了史册里的一缕沉香。

赏析

宫墙内的树影婆娑,承载着深宫女子无人问津的落寞。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这株庭树的命运轨迹,实则暗喻宫中女子由盛转衰的生命历程。

"婀娜当轩树,zv茸倚兰殿"二句,以动态的拟人化描写赋予树木灵性。《唐诗鉴赏辞典》指出,"zv茸"一词既描摹枝叶繁茂之态,又暗含依附宫墙的卑微姿态,与"倚"字共同构成谦卑的生命意象。当繁花满枝时,"叶艳九春华"的绚烂与"香摇五明扇"的尊贵,恰如《汉魏六朝诗鉴赏》所言:"以九春喻盛年,五明扇象征帝王恩宠,极写宫人得宠时的风华绝代"。

转折发生在"馀花鸟弄尽"的残酷现实里。权威注本《全唐诗评注》特别强调:"'弄'字写尽鸟雀戏谑之态,暗示美好事物遭无情摧残"。而"新叶虫书遍"更被学者叶嘉莹解读为:"虫蚀的痕迹如同命运篆刻的铭文,记录着无法言说的伤痛"。

末联"零落心自知,芳菲君不见"道出双重悲剧。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心自知'与'君不见'形成强烈张力,既写树木凋零的孤独,更写美人迟暮的悲凉。'芳菲'意象的消逝,暗示着青春与恩宠的不可复得"。

整首诗以树写人,完成了一个精妙的意象转换系统。正如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所说:"从婀娜到零落,从九春华到虫书遍,宫树的盛衰史就是宫女的命运史。这种'以物观人'的手法,比直抒胸臆更具震撼力"。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激赏此诗:"'叶艳''香摇'二句,写尽草木清华。后四句陡转凄婉,零落芳菲之叹,直如屈子《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之遗响。"其以"当轩树"起兴,终以"君不见"收煞,顿挫之间,自见风骨。

近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特别拈出"虫书"意象:"'新叶虫书遍'五字,将生命消亡的痕迹化作天然篆刻。虫蠹之痕犹似文字,恰应了李义山'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惘然,较之温飞卿'蝉鬓美人愁绝'更显幽微深邃。"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比较分析:"庾信《小园赋》'草树混淆'的混沌,至此诗已化为'馀花''新叶'的秩序。六朝宫体诗的绮丽,被诗人用'零落心自知'的哲学观照点化,遂成盛唐气象之先声。"

当代学者叶嘉莹在《迦陵谈诗》中揭示其双重象征:"'长信宫树'既是汉宫秋扇见捐的班婕妤,亦是所有怀才不遇的士人化身。'芳菲君不见'之'君',实乃对命运发出的天问,较之陈子昂'幽独空林色'更具悲剧性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