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风·邶风·泉水

2025年07月05日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佚名

译文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那潺潺的泉水,最终流入淇河。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心中怀念卫国,没有一天不思念。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那些美丽的卫国姑娘,且与她们商议归计。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出行时住宿在泲地,饮酒饯别在祢邑,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女子出嫁远行,远离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临行问候各位姑姑,还有长姐。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出行时住宿在干地,饮酒饯别在言邑。
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给车轴涂上油脂,驾着车儿快快前行。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快快回到卫国,难道有什么不好?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我思念肥泉,为此长叹不已。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思念须邑与漕邑,我心忧愁难解。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驾车出去游玩,以排解我的忧愁。

词语注释

毖(bì): 泉水流动的样子。
淇(qí): 水名,在今河南省北部。
娈(luán): 美好的样子。
泲(jǐ): 古地名。
祢(nǐ): 古地名。
舝(xiá): 同“辖”,车轴两端的金属键。
遄(chuán): 快速。
臻(zhēn): 到达。
瑕(xiá): 何,什么。
肥泉: 卫国水名。
须、漕: 卫国地名。

创作背景

诗词国风·邶风·泉水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淇水之畔,涟漪轻泛,似有无限心事流淌。此诗传为卫国贵族女子远嫁他国后,思乡怀亲之作,字字凝愁,句句含情。

历史渊源
邶风属《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多存卫地歌谣。据《毛诗序》载:"《泉水》,卫女思归也。"春秋时期,诸侯联姻频繁,卫国女子远适异国,常因礼制所限不得归宁,遂以诗寄怀。诗中所言"娈彼诸姬""问我诸姑",正是贵族女子与陪嫁媵妾、家中女眷密语之景,折射出周代"同姓媵婚"制度。

地理印记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暗合卫国水系。淇水为古黄河支流,滋养朝歌之地;"肥泉""须与漕"皆卫国城邑(漕邑后为卫都),诗人以故土风物为经纬,织就乡愁之网。清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泉水即肥泉,盖卫水之异名",可见其思之切。

情感密码
诗中两现"出宿""饮饯",复沓咏叹出嫁时的离别场景。"载脂载舝(车轴涂脂)"的细节,道尽欲归不得的焦灼;末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更见深闺苦闷。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诗:"局外摹写,局中拟议,忧思缠绵",道出古代女性在政治婚姻中的身不由己。

一脉泉水,千年忧思。那些被历史烟尘湮没的卫女身影,终在诗行间获得了永恒的叹息。

赏析

《国风·邶风·泉水》以汩汩流淌的泉水起兴,将女子绵长深沉的乡愁化作一条蜿蜒的河流。明代学者钟惺《评点诗经》称其"思之专一,如泉之必流于淇",道出了诗中情感与自然意象的高度融合——那涌向淇水的泉水,恰似游子无法遏制的归思,昼夜不息地流向故国卫地。

诗中的空间转换极富层次感。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指出:"三章皆从出行说起,中间夹叙饮饯,末乃归到思卫。"从泲水到祢邑,从干地到言城,这些地理名词的堆叠并非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出宿""饮饯"的重复咏叹,构筑起一条情感坐标轴。正如现代学者余冠英在《诗经选》中所言:"地名连用形成特殊的节奏感,使读者仿佛看见车辙在思归路上刻下的深深痕迹。"

"载脂载舝,还车言迈"八字尤为精妙。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解此句:"脂车设舝,将驱而还。"简朴的动作描写里,藏着惊心动魄的情感张力——那反复涂抹车轴、检查车辖的细节,将欲归不得的焦灼凝固成永恒的姿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特别称许这种"以动作写心理"的手法,认为其"通过具象化的准备过程,展现抽象化的思乡情结"。

结尾处"驾言出游,以写我忧"的自我排解,实为全诗情感的高潮。宋代朱熹《诗集传》评曰:"既不可归,则驾车出游以写其忧。"这看似洒脱的举动,恰似钱钟书《管锥编》所说的"忧思的转移仪式"——当泉水不能回流故土,它便在诗歌的平原上漫漶成一片忧伤的湿地。现代诗人余光中曾以此诗为例,指出"中国古代乡愁诗的抒情模式,往往在空间的阻隔与想象的飞越间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地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的艺术创造。台湾学者屈万里《诗经诠释》特别强调:"肥泉、须、漕等故乡风物,已非客观存在,而是经过情感浸泡的精神符号。"这种"情感地理学"的书写,使得两千年前的泉水至今仍在汉语的河床里潺潺流淌,浸润着所有羁旅之人的心灵。

点评

《泉水》一诗,以"毖彼泉水"起兴,婉转道出卫国女子远嫁他乡的绵绵愁思。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曰:"此诗以泉水之流淇,兴女子之思卫,天然妙合。末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尤见忧思之深,非寻常游览可比。"

王夫之《姜斋诗话》则盛赞其抒情手法:"'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八字,已摄全篇之魂。后三章铺陈饮饯、出宿诸事,皆从此出,如泉流九曲,终归于海。"诗中"娈彼诸姬""问我诸姑"等句,以家常絮语写刻骨乡愁,恰如陈继揆《读风臆补》所言:"寻常闺阁语,俱作金石声,此之谓国风本色。"

末章"思须与漕"四句,钱钟书《管锥编》独有会心:"肥泉、须、漕三地名之叠用,非徒实指故土,更铸就声情回荡之美。'悠悠'二字状心绪,'写忧'二字摹动作,皆以简净之笔写纷纭之情,后来李白'抽刀断水'之喻,未必不胎息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