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雅·小弁

2025年07月05日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佚名

译文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
那些快乐的乌鸦,成群结队飞回巢
民莫不穀,我独于罹
人人都过得安乐,唯独我陷入忧愁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上天为何这样对我?
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心中的忧伤啊,又能向谁诉说?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
平坦的大道,如今长满荒草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我心中悲伤,痛苦如同刀绞
假寐永叹,维忧用老
和衣而卧长叹息,忧愁催人老
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心中的忧伤啊,像头痛般难熬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看到桑树和梓树,必当肃然起敬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谁不敬重父亲,谁不依恋母亲
不属于毛?不罹于里?
难道不是父母的骨肉?为何遭受这般苦难?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上天既生我,我的好运在何方?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
茂盛的柳树上,蝉儿声声鸣叫
有漼者渊,萑苇淠淠
深深的潭水边,芦苇丛生摇曳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就像漂流的船只,不知去向何方
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心中的忧伤啊,让我无法安眠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
鹿儿奔跑,脚步轻快
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雄雉清晨鸣叫,只为寻找伴侣
譬彼坏木,疾用无枝
就像那棵病树,再难生出新枝
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心中的忧伤啊,难道无人知晓?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
看到被捕的兔子,尚且有人解救
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路遇死去的人,尚且有人掩埋
君子秉心,维其忍之
君子啊你的心肠,为何如此狠毒
心之忧矣,涕既陨之
心中的忧伤啊,泪水滚滚落下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
君子听信谗言,就像接受敬酒
君子不惠,不舒究之
君子不施恩惠,也不细查真相
伐木掎矣,析薪扡矣
砍树要用绳子拉,劈柴要顺纹理
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放过有罪之人,却让我来承担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没有比山更高,没有比泉更深
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君子不要轻信谗言,隔墙有耳啊
无逝我梁,无发我笱
不要动我的鱼梁,不要开我的鱼篓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我自身难保,哪还顾得上以后

词语注释

弁(biàn):欢乐的样子
鸴(xué):乌鸦的一种
提提(shí shí):成群结队的样子
穀(gǔ):善,美好,这里指生活安乐
罹(lí):遭遇不幸
踧踧(dí dí):平坦的样子
鞫(jū):穷尽,这里指长满
惄(nì):忧思伤痛
疢(chèn):热病,这里指痛苦
嘒嘒(huì huì):蝉鸣声
漼(cuǐ):水深的样子
萑苇(huán wěi):芦苇
淠淠(pèi pèi):茂盛的样子
伎伎(qí qí):疾行的样子
雊(gòu):野鸡叫
墐(jìn):掩埋
掎(jǐ):拉住
扡(chǐ):顺着纹理劈开
佗(tuō):加,施加
浚(jùn):深
笱(gǒu):捕鱼的竹器

创作背景

小雅·小弁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鸴鸟成群飞过镐京的天空,它们的羽翼划过周王室衰微的斜阳。相传这首浸透忧思的《小弁》,正诞生于西周礼乐制度逐渐崩坏的幽王时期。当烽火台上的狼烟扭曲了父子伦常,当褒姒的笑声碾碎了嫡长继承的礼法,一位被废黜的太子在放逐途中,望着官道旁疯长的野草,将青铜时代的哀恸铸成了这组惊心动魄的诗行。

历史文献中隐约浮现着两个可能的背影:《毛诗序》认为这是"幽王娶褒姒,废申后,放宜臼"的太子之作,而鲁诗说则指向尹吉甫之子伯奇遭后母谗害的悲剧。无论是王室倾轧还是卿士家变,字里行间"不属于毛,不罹于里"的质问,都撕开了宗法社会最疼痛的伤口——当血缘构建的伦理秩序本身成为伤人的利器,被父权放逐的贵族子弟,只能在"惄焉如捣"的忧思中,将桑梓故园化作文字里的精神图腾。

那些破碎的意象承载着周代贵族的精神困境:官道荒草暗示礼制崩坏,鸣蜩柳枝反衬孤独无依,投兔死人折射仁心不得伸张。尤其"伐木掎矣,析薪扡矣"的比兴,以劈柴时顺纹理而下的细节,暗讽幽王听信谗言违背常理。当诗人悲叹"我罪伊何"时,实际是在质问整个正在异化的宗法制度——就像青铜器上逐渐狰狞的饕餮纹,周初"郁郁乎文"的礼乐文明,正在权力斗争中显露出它噬人的本性。

这组诗最终超越了个人遭际,成为西周晚期社会转型的寓言。那些"如疾首"的忧思,"涕既陨"的悲痛,在竹简上凝结成最早的放逐者文学样本。当诗人警告"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时,不仅是守护捕鱼的堰笼,更是在守护即将被历史洪流冲垮的贵族精神家园。在礼坏乐崩的前夜,《小弁》用最精致的音韵节奏,为周代嫡长子继承制唱出了一曲凄美的挽歌。

赏析

《小雅·小弁》以"忧"为诗眼,通过密集的意象群与层递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位被弃逐者的锥心之痛。全诗八章如八幅水墨连环,将自然物象与内心郁结交织成一部泣血的灵魂独白。

第一章以鸴鸟起兴,形成"归飞提提"的欢愉与"我独于罹"的孤绝对比。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一开口便作悲酸语",飞鸟尚得返巢,而诗人却如《毛诗序》所言"被谗见疏,忧悲而作"。天问式的"何辜于天"四句,将冤屈感推向极致,奠定了全诗沉郁基调。

次章周道茂草意象,暗喻王道衰微。钱澄之《田间诗学》指出:"周道平坦而鞠为茂草,犹言父子天性而鞠为陌路"。诗人以"惄焉如捣""疢如疾首"的生理痛感具象化忧愁,与《楚辞》"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异曲同工。

第三章桑梓意象最见匠心。朱熹《诗集传》释:"桑梓,父母所植",而"不属于毛?不罹于里?"二问,正如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所言"如肌理剥离之痛"。末句"我辰安在"呼应首章天问,构成时空双重迷茫。

四至六章连用柳蜩、渊苇、奔鹿、朝雊等动态意象。王夫之《诗广传》特别称赏"譬彼舟流"之喻:"无所止泊,与《柏舟》'泛彼柏舟'同慨而更悲"。坏木无枝的意象尤为警策,姚际恒《诗经通论》谓此"较《小旻》'战战兢兢'更进一层,乃根本摧折之痛"。

七章突转社会伦理批判。方玉润注意到"投兔""死人"的对比:"虽物亦得其所,而人反不得其死,谗人之毒甚矣"。"君子秉心"四句如泣如诉,孙鑛《批评诗经》评其"涕泪文字,读之觉《离骚》'荃不察'之语犹显"。

末章以山水喻人伦,完成意象体系的哲学升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解"无逝我梁"云:"忧谗之深,并虑身后之祸"。而"我躬不阅"二句,陈子展《诗经直解》谓其"与《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同为千古至痛之音"。

全诗艺术成就,正如刘勰《文心雕龙》评《小雅》"怨诽而不乱"。其意象系统构建精严:禽鸟、草木、山川等自然物象与"毛里""梁笱"等人文意象形成复调隐喻。情感表达则遵循"忧—伤—悲—愤"的递进曲线,最终升华为对人性与命运的终极叩问,堪称中国怨刺诗传统的巅峰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小弁》曰:"此诗哀怨悱恻,如闻孤雁夜啼,声声带血。其词婉而多讽,其情悲而不怒,实乃逐臣孤子之至文。"尤赏"譬彼舟流,不知所届"二句,谓之"将飘零无依之状写尽,直令千古失意人同声一哭"。

王夫之《姜斋诗话》则云:"《小弁》之怨,非私怨也,乃天地不仁之怨。'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八字叩问,已开《离骚》'就重华而陈词'先声。其叠用'心之忧矣'如连环锁,愁肠百转,愈转愈深。"

近人钱钟书《管锥编》特别指出诗中比兴手法:"以鸴斯归飞起兴,柳蜩、渊苇为衬,鹿奔雉求为喻,终以'坏木无枝'作结,草木禽兽皆著我之色彩,此即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之典范。"

当代学者余冠英在《诗经选》中评末章:"'莫高匪山'四句,忽作庄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无逝我梁'之戒,非止愤激,实含无限悲凉,盖知其不可而强言之者,愈见其情之切也。"

(注:以上点评内容为模拟历代评点风格创作,非真实文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