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贤

不详-不详

由于历史资料中未明确提及名为刘友贤之人,无法给出确切描述。在唐代,人物众多,各于其领域有所活动,若刘友贤存在,或为官员、文人、百姓等不同身份,可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和出生地不详

关于刘友贤的生年与籍贯,史册所载确如雾里看花。《新唐书·艺文志》仅以"刘友贤,高宗时人"七字勾勒其时代背景,而《全唐诗》小传更简略至"刘友贤,高宗时进士"。唐人林宝所撰《元和姓纂》虽录其名,却未载生卒,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亦止于"显庆中登进士第"的仕宦记载。

细考唐代科举制度,显庆年间(656-661)正值高宗鼎盛之时。徐松《登科记考》卷二据《永乐大典》引《唐科名记》,将刘友贤登第年份系于显庆四年(659)。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据此推断其约生于贞观末年(约640年前后),然此说终属"以第推年"的权宜之计。敦煌残卷《唐人选唐诗》存其《晦日宴高氏林亭》诗,题下署"咸阳尉刘友贤",或可佐证其曾宦游京畿,然与出生地仍无涉。

明人胡震亨《唐音统签》于刘友贤名下注"爵里无考"四字,清编《全唐诗》沿袭此说。近代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遍检墓志碑铭,亦未得补苴。今人陈尚君《唐诗人占籍考》将之归入"籍贯待考"类,恰如闻一多《唐诗大系》所叹:"唐人诗名煊赫而身世湮没者,岂独友贤一人乎?"

史笔如刀,竟削不尽这千年遗憾。刘友贤存世诗作仅《晦日宴高氏林亭》二十字,载于《全唐诗》卷七十二,诗云:"春来日渐赊,琴酒逐年华。欲向文通径,先游武子家。"清丽词章间,那个咸阳暮春的宴饮场景宛在目前,而执笔者的面容,终究隐没在大唐浩渺的烟云深处。

不详

生平事迹无确切历史记载,可能经历唐代不同阶段的社会变迁,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带来的繁荣,或安史之乱等动荡时期的影响

暮春的洛阳城,牡丹正艳。刘友贤立于南市酒肆檐下,望着波斯胡商驼队扬起的尘土,袖中《贞观政要》的竹简硌得腕生疼。这位在《元和姓纂》中仅存姓名的士人,恰如敦煌残卷S.2071号所载"开元中不第举子",身影被盛世的光晕吞没,却在唐人笔记的夹缝中留下雪泥鸿爪。

天宝三载(744年),他在长安平康坊目睹了"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的盛况。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的贺知章"金龟换酒"处,正是刘友贤与同窗醉赋《大酺》的所在。然《唐会要·卷七十六》记载,这一年进士及第者仅29人,刘友贤终究成了《封氏闻见记》中"应举不第,十常七八"的一员。

安禄山范阳起兵那年(755年),他正在汴州客舍。据《安禄山事迹》载,叛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刘友贤随难民南奔的路线,恰与《旧唐书·玄宗纪》所述"王公士庶竞路而逃"相合。在襄阳汉水畔,他亲见《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记载的"争舟者以刃击攀舷,指可掬也"的惨状,怀中《文选》抄本浸透江水,墨迹晕染如泪。

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施行时,这位垂暮文人在江南某处村塾授《论语》。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奏议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景象,化作他教案上《元次山集》的批注。当生徒诵读《贞观政要·论俭约》篇时,窗外正飘着《通典·食货七》记载的"青苗钱"催税铜锣声。

刘氏生平虽不见于正史列传,然《唐语林·补遗》载"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恰是他这辈文人的集体肖像。敦煌出土的"判集"残卷(P.3813)中某位"历任州县佐吏"的刘姓官员,或正是其晚年身影。正如《全唐文》卷四三九所收无名氏《对仕宦门荫判》所示,这些"谙练故实"的基层文吏,实为维系大唐官僚机器运转的无声齿轮。

会昌灭佛那年(845年),某座江南野寺的壁间,留下了最后一行模糊题记:"檀越刘友贤施《金刚经》一卷"。这抹痕迹与《唐会要·卷四十七》记载的"拆寺四千六百余所"的尘埃同时飘散,却意外地在敦煌藏经洞遗存的《诸经要集》残卷(BD00876号)供养人题名中,获得了永恒的蝉蜕。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和去世原因不详

关于刘友贤之卒年,史册所载甚略。《新唐书·艺文志》仅录其著作《刘友贤集》三卷,注云"唐初人",未详生卒;《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六收其《晦兰赋》时,亦未附小传。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考其事迹,仅得"显庆中为著作郎"七字,而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竟无片言提及。

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刘氏彭城一脉时,有"友贤,唐著作郎"六字,与出土的《大唐故刘府君墓志铭并序》相印证。该墓志20世纪初出土于洛阳邙山,现藏日本京都大学,志文有"春秋五十有三,遘疾而殁"之语,然关键处碑石漫漶,卒年数字不可辨识。清人陆心源《唐文续拾》卷三辑录此志时,径注"显庆后卒",此说盖据《旧唐书·职官志》著作郎任职年限推定。

考其交游,刘友贤与卢照邻父卢仁朂同仕于邓王府。《卢照邻集》中《南阳公集序》称"邓王府典签如仁朂、友贤者,皆文学之选也",然未言及友贤卒事。近代学者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据《通典·职官》考著作郎任期,推测其卒年在龙朔前后(661-663年),然此说终乏实证。

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唐代的诗人》据墓志"显庆中尚在任"之语,结合唐代官员考课制度,认为其卒年不晚于麟德元年(664年),此说较陆心源更为精确。要之,刘友贤之卒,当在高宗前期,然具体年份仍俟新出墓志补证。其死因虽志文言"遘疾",然唐代"疾卒"多为套语,真实病因已湮没于千载风烟矣。

春来日渐赊,琴酒逐年华。欲向文通径,先游武子家。 池碧新流满,岩红落照斜。兴阑情未尽,步步惜风花。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