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长安的某个冬日,太子左庶子宅邸的檐角垂着晶莹冰凌,刘祎之与同僚们解襟步入庭院,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氤氲成雾。这场以"鲜"字为韵的雅集,恰似《文心雕龙》所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诗人们拂开阶前新雪,任冻柳的枯枝在风中划出墨痕,忽见墙角寒梅正将日光揉碎成胭脂色。
案上鎏金炭盆煨着绿蚁新醅,那位未留名的诗人以指尖轻叩青玉砚台。他凝视着梅梢积雪折射的七彩光晕,忽然领悟到"鲜"字的双重意境:既是《尔雅》中"鲜,明也"的光彩流转,又暗合《周易》"在地成形"的生机暗涌。当清谈声暂歇时,冻土下隐约传来冰裂之声,仿佛应和着砚中墨块研磨的节奏。
驺仆添第三遍灯油时,诗成。骊歌的典故出自《汉书·王式传》,此刻却化作雪地上交错的履痕。诗人搁笔时忽然想起,去年上巳节在曲江畔写"羽觞随波"的羊毫,此刻正蘸着严冬最凛冽的晨光。宅主人捋须而笑,他知道这些诗句会像梅枝上的冰晶,在明日朝阳下折射出整个盛唐的璀璨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