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早发成皋望河

2025年07月05日

清晨发岩邑,车马走轘辕。回瞰黄河上,惝怳屡飞魂。
鸿流遵积石,惊浪下龙门。仙槎不辨处,沉璧想犹存。
远近洲渚出,飒沓凫雁喧。怀古空延伫,叹逝将何言。

孝孙

译文

清晨发岩邑,车马走轘辕
清晨从岩邑出发,车马疾驰在轘辕道上。
回瞰黄河上,惝怳屡飞魂
回望黄河之上,心神恍惚似魂魄飞散。
鸿流遵积石,惊浪下龙门
浩荡的黄河水流经积石山,惊涛骇浪直下龙门。
仙槎不辨处,沉璧想犹存
仙人乘槎的踪迹已难寻觅,沉入河中的玉璧或许仍在。
远近洲渚出,飒沓凫雁喧
远近的沙洲浮现,野鸭大雁纷飞喧闹。
怀古空延伫,叹逝将何言
怀想古人空自久立,叹息时光流逝又能说什么呢。

词语注释

岩邑:山城,指成皋。
轘辕(huán yuán):山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以道路险峻著称。
惝怳(chǎng huǎng):恍惚,心神不定的样子。
鸿流:浩大的水流,指黄河。
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山,在今甘肃临夏西北,相传为大禹治水始处。
仙槎(chá):传说中仙人乘的木筏。
沉璧:古代祭祀河神时沉入河中的玉璧。
洲渚(zhōu zhǔ):水中陆地。
飒沓(sà tà):纷繁、众多的样子。
凫(fú)雁:野鸭和大雁。
延伫(zhù):久立等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隋大业年间,杨广乘龙舟沿通济渠巡幸江都,千帆竞发于成皋古渡。诗人薛道衡时任司隶大夫,扈从天子东巡,晨光熹微中独立轘辕山头,望黄河奔涌东去,一时神思飞越。

成皋故地北临汜水,南依嵩岳,虎牢关险峙其间。据《元和郡县志》载:"黄河自积石而来,经龙门激荡,至此始得平野舒徐。"诗人极目处,正见鸿流遵禹迹而行,惊涛犹带龙门山色。河心沉璧处传为汉武帝元封五年塞瓠子决口所投,郦道元《水经注》详记"白马津南有金堤,汉武沉白马玉璧以祭河神"旧事。

此时晓雾初开,汀洲凫雁惊飞,与龙舟仪仗的箫鼓声交织。薛道衡遥想西晋杜预造舟为梁的典故,复见隋炀帝锦帆蔽空之盛,忽觉《论语》"逝者如斯"之叹穿越千年。河畔石壁犹存东汉王景治河时的凿痕,而仙槎遗迹已杳不可寻,遂将历史纵深之感凝作"怀古空延伹"的苍茫意境。

此诗实为隋代巡幸诗中的异数,以河岳气象消解了应制文学的浮华。清人沈德潜《古诗源》评曰:"于舳舻千里间独见黄河魂,得汉魏风力。"诗中"惊浪下龙门"之句,或暗寓对炀帝劳民伤财开凿运河的微讽,与诗人后来《豫章行》"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的忧思一脉相承。

赏析

晨曦微露时驱车离开成皋,车轮碾过轘辕古道的刹那,诗人回望黄河的姿态被定格成盛唐最苍茫的剪影。刘长卿用"惝怣屡飞魂"五字,将黄河的浩荡与心灵的震颤完美交融——正如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言:"这种魂飞魄荡的体验,实则是面对永恒自然时人类共有的渺小感"。

"鸿流遵积石"四句构成气象恢弘的黄河组画。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激赏此处的动静相生:"'遵'字显大河从容之态,'惊'字现激流狂暴之势,犹如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遇见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而"仙槎"、"沉璧"的典故运用,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为:"以张骞寻源之槎喻生命探索,用汉武帝沉璧典写时光永恒,在虚实交错间完成对宇宙人生的哲学叩问"。

洲渚凫雁的喧闹生机,恰似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田园画意。但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敏锐指出差异:"刘长卿的禽鸟意象总带着怅惘底色,'飒沓'二字既摹其声,又状其逝,与后文'叹逝'形成情感闭环"。这种"逝者如斯"的感喟,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源自诗人独特的时空意识:"延伫的形体与飞驰的思绪,将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完成从地理眺望到生命沉思的升华"。

全诗最终凝结成"叹逝将何言"的沉默。莫砺锋在《唐诗与宋词》中揭示其深刻性:"当语言在浩瀚时空前失效时,那欲言又止的留白,反而成就了最震撼的抒情"。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正是盛唐山水诗从摹形向写神飞跃的关键。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起笔便有千里之势,'回瞰黄河'四字,已摄全篇之魂。其写洪波惊浪处,笔力如吴道子画水,满壁风涛欲活。"

近代学者俞陛云于《诗境浅说》中评曰:"'惝怳飞魂'四字,状尽临渊目眩之态。后段'仙槎''沉璧'之思,忽将奔腾河势引入缥缈之境,此等转折,唯老杜《渼陂行》可相颉颃。"

文学史家林庚先生特别指出:"'远近洲渚出,飒沓凫雁喧'十字,动静相生,远近互映,较之谢朓'余霞散成绮'句,别具一种苍茫野趣。结句'怀古空延伫',将壮阔河山与永恒怅惘打成一片,真得《楚辞·远游》之神髓。"

当代诗人余光中曾感叹:"此诗以车马轘辕之实景起,以仙槎沉璧之虚境承,终以凫雁喧哗之生趣收,三层转折间,黄河的雄浑、神秘与鲜活,俱在尺幅之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