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友人之新丰

2025年07月05日

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
野路归骖转,河洲宿鸟惊。宾游宽旅宴,王事促严程。

希夷

译文

日暮秋风起
黄昏时分,秋风乍起
关山断别情
关山阻隔,离情别绪难续
泪随黄叶下
泪水伴着飘零的黄叶落下
愁向绿樽生
愁绪在斟满的酒杯中滋生
野路归骖转
荒野小路上,归去的马车辗转
河洲宿鸟惊
河心沙洲,栖息的鸟儿被惊飞
宾游宽旅宴
宾客畅游,宽慰了旅途的宴饮
王事促严程
朝廷公务催促着严峻的行程

词语注释

骖(cān):古代指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宾游:宾客交游
严程:紧迫的行程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风浩荡的盛唐时节,长安城西的灞桥柳色正拂过诗人刘长卿的衣襟。天宝年间,这位"五言长城"在秋日薄暮中执友人之手,目送其奔赴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的身影,挥毫写就这首浸透离殇的五律。

新丰在当时不仅是京畿要地,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汉高祖为解父亲思乡之情,仿故乡丰邑街巷建制的新丰城,到唐代已成为连接长安与西域的重要驿站。诗人选取这一特殊地理意象,暗含对友人旅途艰辛的隐忧。据《元和郡县志》载,此地"当潼关道口,商旅辐辏",而诗中"关山""野路"之语,正对应着唐代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所载的"长安—新丰—潼关"官道险峻。

"王事促严程"五字道破时代背景:天宝后期,唐王朝边疆战事频仍,官吏赴任期限严苛。杜佑《通典》记载"诸赴任程限,日行五十里",友人想必是受朝廷差遣匆匆远行。诗人将个人离愁置于宏大历史语境中,那"泪随黄叶下"的瞬间,恰与安史之乱前夜帝国表面的繁华形成微妙互文。

樽前秋叶纷飞的意象,既化用鲍照《代白头吟》"黄叶堕秋风",又暗合唐人"落叶满长安"的集体记忆。河洲惊鸟的细节,则令人想起《诗经·关雎》的典故,使这场寻常饯别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诗意纵深。严羽《沧浪诗话》谓盛唐诗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此作正是以地理为经,以历史为纬,在八句四十字中织就唐人的精神图谱。

赏析

暮色中的离别被秋风浸染得愈发凄清,关山阻隔的不只是视线,更是绵长的情思。"日暮秋风起"五字,便勾勒出唐人送别最经典的时空画卷——正如《唐诗镜》所言:"刘诗以气韵胜,此篇秋声商调,自含不尽之思"。飘零的黄叶与倾洒的清泪共同构成视觉的双重垂落,而绿酒中漾起的愁绪,恰似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镜像,明代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中评此联:"泪随景堕,愁因酒长,真得饯别三昧"。

颔联的野路与河洲,将镜头推向更苍茫的远方。归骖(古代三马驾车之称)的辗转与宿鸟的惊飞,形成动态的互文——陆时雍《唐诗镜》特别指出:"'转'字写尽踟蹰,'惊'字道出仓皇,物色与离情共徘徊"。这种以物象映衬心绪的手法,正是盛唐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典范。

尾联的"宽旅宴"与"促严程"构成意味深长的矛盾修辞。清代吴烻在《唐诗选胜直解》中解析:"宴可宽而王命难违,愈显友情与仕途之两难"。诗人没有直抒胸臆,却通过宴席的延长与行程的紧迫这种张力,将宦游人的身不由己刻画得入木三分。正如现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所说:"刘诗善以简淡之笔写浓挚之情,此作把仕途奔波的疲惫与友朋惜别的缠绵,都压缩在八个字中"。

全诗如一幅水墨长卷,秋风、关山、黄叶、绿酒等意象经诗人精心调配,既有"大漠孤烟直"的壮阔骨架,又具"细雨湿流光"的细腻肌理。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在《唐诗语汇意象论》中特别推崇此诗:"空间意象的层递(由宴席到关山再到野路河洲)与情感浓度的变化形成同构,堪称送别诗中的几何美学"。

点评

此诗以秋日别离为经,以游子愁思为纬,织就一幅苍茫萧瑟的送别图卷。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道:"五字凄然(指'泪随黄叶下'),不待言愁而愁思自溢,真得庾信《哀江南》遗韵。"其"黄叶""绿樽"之对,犹见老杜"江头宫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的物我相契手法。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更赞其章法:"首联破空而来,如孤雁掠关;颔联顿挫沉郁,泪与叶俱下,愁共酒齐生,此中三昧,非深于离情者不能道。"尤其"野路归骖转"一联,王夫之《唐诗评选》谓之"以宿鸟惊飞暗喻行役之迫,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之比兴妙旨"。

末联"宾游""王事"之对,钱钟书《谈艺录》点出:"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之放达,摩诘'相逢方一笑'之淡远,皆不及此联'宽'与'促'的张力,见出盛唐诗人对宦游况味的特殊敏感。"通篇如吴汝纶所言"气骨遒劲而情思婉恻,在季深诗中当为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