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2025年07月05日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旧枝。
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照邻

译文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芬芳的树木本就奇妙非凡,美好的时光又在此停留。
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旧枝。
绿叶交织如崭新的帷幕,红花绽放缀满古老的枝头。
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
风过时花瓣纷飞零落,日光下树影斑驳交错。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娇艳的容颜日渐凋谢,思念着你啊你却不知。

词语注释

幄(wò):帷幕,此处形容茂密如帐的树叶。
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创作背景

鼓吹曲辞·芳树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芳树》属汉乐府《鼓吹曲辞》旧题,为南朝文人拟乐府之作。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叔宝等皆曾以此题赋诗,多借咏物抒宫怨闺情。此诗承袭齐梁宫体诗风,以"芳树"起兴,暗合《古诗十九首》中"庭中有奇树"的意象传统,将自然代谢与人事无常交织。

时代语境

南北朝时期,鼓吹曲由军乐渐入宫廷,文人化倾向显著。诗中"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旧枝"的工笔设色,可见永明体"俪采百字之偶"的影响。而"容色朝朝落"之叹,实暗喻梁陈宫闱中"红颜未老恩先断"的普遍哀感,与同时期徐陵《玉台新咏》所录闺怨诗互为映照。

意象解码

  • 芳树双关:既指《三辅黄图》记载的汉代上林苑奇树,又喻《楚辞》"荪壁兮紫坛"的香草美人传统
  • 光影书写:"日度影参差"化用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以碎片化光影暗示恩宠无常
  • 时序隐喻:花开花落暗合《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今昔对照结构

此诗在绮靡表象下,延续了建安文学"忧来思君不敢忘"的深层母题,堪称南朝乐府"以艳词寄慨"的典型范本。

赏析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以芳树为意象载体,通过对其荣枯变化的细腻描摹,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张力与时间哀感的艺术空间。明代文学家钟惺在《古诗归》中评点此诗"结翠开红,字字有生意",恰道出了前四句的蓬勃气象——"结翠成新幄"以帷帐喻树冠之丰茂,"开红满旧枝"则用色彩的爆发力展现新花缀老枝的生命轮回,这种"新幄"与"旧枝"的对照,暗含《文心雕龙》所谓"物色尽而情有余"的笔法。

诗中时空转换极具层次感。五、六句"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化静为动,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激赏此联:"'历乱'状花飞之态,'参差'摹光影之形,不着一愁字而愁绪自见"。风过处花瓣纷披,日光中树影零落,这种视觉上的破碎感,实为诗人内心怅惘的外化。唐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如将白云,清风与归"的形容,正可移评此联的空灵意境。

末二句"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将物候变迁与人事相思绾合,完成由景入情的升华。学者叶嘉莹在《汉魏六朝诗讲录》中指出:"'朝朝'叠字既写芳树日凋的实相,又暗示相思之情的绵长不绝"。而"君不知"三字戛然而止,留下《诗品》所称"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怅然余韵。这种以自然物候喻人事变迁的手法,恰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使全诗在绮丽物象中渗透着深婉的思致。

全诗严守"起承转合"的乐府章法,却能在格律中见流动之美。明代胡应麟《诗薮》评六朝乐府"缘情而绮靡"的特点,在此诗中展现得尤为充分——"翠""红"的明艳色彩,"历乱""参差"的动态韵律,最终都服务于"思君"这一情感内核,形成视觉美感与抒情深度的高度统一。

点评

《芳树》一诗以婉约之笔写尽花树荣枯,其妙处在于: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结翠』二句工于造境,新幄旧枝之间,顿见光阴叠替。末句『思君君不知』,忽转闺怨,如闻叹息,使咏物顿生情致。"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论其笔法
"『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不着一字摹形,而摇曳之态自现,此所谓『离形得似』者也。"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析其结构
"前六句皆铺陈芳树之盛衰,至『容色朝朝落』忽作收束,末句如孤弦独响,将物候变迁与人事迟暮打成一片,真绝妙针线。"

诗中"翠幄""红枝"之设色,"历乱""参差"之动态,皆暗藏时光流转之机杼。结句以人事绾合物象,遂使寻常草木亦具黯然神伤之致,此正乐府鼓吹曲"缘事而发"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