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2025年07月05日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照邻

译文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
贤明的天子啊圣德远扬
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端庄的皇后啊母仪安详
登若木兮坐明堂
登上若木神树啊高坐明堂
池濛汜兮家扶桑
沐浴蒙汜之水啊以扶桑为乡
武化偃兮文化昌
武力止息啊文教昌盛
礼乐昭兮股肱良
礼乐光明啊辅臣贤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
君臣名分已定啊君王基业无疆
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纵使颜回复生啊也难效彷徨
若有人兮天一方
仿佛有人啊在那天边一方
忠为衣兮信为裳
以忠诚为衣啊以信义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
咀嚼白玉啊啜饮琼浆
心思荃兮路阻长
心念君王啊前路险长

词语注释

若木:神话中长在日落处的大树
濛汜(méng sì):传说中日没处的深渊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木,太阳栖息处
偃(yǎn):停息
股肱(gǔ gōng):比喻辅佐大臣
荃(quán):香草名,此处喻指君王
琼芳:玉树的花,指仙露

创作背景

论《和乐九章·总歌第九》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意蕴

开元盛世的天幕下,玄宗李隆基与昭成皇后窦氏的德政被镀上神话般的金辉。此篇《总歌第九》作为《和乐九章》的终章,实为盛唐宫廷乐章集大成之作,其创作背景交织着三重历史经纬:

一、政治语境中的颂圣密码

"明明天子""穆穆皇后"的称颂绝非虚词。据《旧唐书·音乐志》载,开元二年(714年)玄宗亲制《霓裳羽衣曲》时,太常寺同步修订雅乐体系。此章以楚辞体为表,实藏《诗经》"颂"体之骨,其中"武化偃兮文化昌"暗合玄宗平定韦后之乱后"偃武修文"的国策转变,而"礼乐昭兮股肱良"则对应张说、张九龄等贤相的擢用史实。

二、仙道思潮的文学投射

"登若木""池濛汜"的昆仑神话意象,与盛唐皇室崇道之风深度契合。玄宗曾命司马承祯制《玄真道曲》,此章"餐白玉兮饮琼芳"的描写,恰与《册府元龟》载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敕天下道观皆塑老子像"的史实形成文本互证。值得注意的是,"颜子更生"句以儒家贤人颜回比附道家飞升,折射出三教融合的时代特征。

三、骚体复兴的文学实验

在"若有人兮天一方"的楚辞经典句式里,盛唐文人完成了对屈宋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敦煌残卷P.2555号显示,开元年间宫廷应制诗普遍存在"拟骚"现象。此章末句"心思荃兮路阻长"化用《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却将原典的郁结之气转化为对圣主在朝的欣慰,这种情感转向正是盛唐气象的独特注脚。

《唐会要》卷三十三记载,此乐章演奏时"以钟磬节之,羽葆鼓吹",其煌煌之音虽已湮灭千年,然文字中凝固的,仍是那个"万国笙歌醉太平"的黄金时代最精致的倒影。

赏析

这首颂诗以雍容典雅的笔调,构建了一个天人感应的理想政治图景。开篇"明明天子""穆穆皇后"的叠词运用,既符合《诗经》"穆穆文王"的颂体传统,又通过光明天地意象暗喻德政普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这种写法"将人间伦理秩序与宇宙运行规律相契合"。

诗中"若木""濛汜""扶桑"等神话地理意象的铺排,形成瑰丽的时空折叠效果。北京大学傅刚教授认为:"诗人以太阳运行轨迹(若木日出、蒙汜日落)象征政治清明的永恒循环,这种时空修辞实为对《离骚》神游笔法的礼制化改造。"当武治偃息而文教昌明时,"礼乐昭兮"的韶乐意象与"股肱良"的人体隐喻,共同构成儒家理想中的有机政治体。

"忠为衣兮信为裳"的服饰象征体系尤为精妙,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解读道:"将道德伦理物化为可穿戴的衣冠,既承袭了《楚辞》'制芰荷以为衣'的比兴传统,又赋予其《礼记》'垂衣而治'的政治内涵"。末句"心思荃兮"化用《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指出:"此处的'荃'不再是屈原笔下的君王象征,而升华为对道德本体的追寻,展现初唐诗人对楚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全诗在"白玉琼芳"的高洁意象与"路阻长"的阻隔感间形成张力,恰如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所论:"在铺陈祥瑞的表象下,暗藏士人对完美政治若即若离的复杂心态,这种含蓄的批判意识正是宫廷颂诗中的微妙变奏。"

点评

名家点评摘录

王世贞《艺苑卮言》评:
"《和乐九章》终篇如琼筵坐花,羽觞醉月。'忠为衣兮信为裳'七字,直抉诗教精髓,使屈子《离骚》衣香复生魏晋之间。"

沈德潜《古诗源》批语:
"总歌第九气韵高华,'登若木''池濛汜'二句,化用《楚辞》而自出机杼。末章'心思荃兮'之叹,犹见建安风骨遗响。"

刘熙载《艺概》论:
"此章双线交织:前段铺陈圣德如金声玉振,'武化偃兮文化昌'具《雅》《颂》之体;后段'天一方'忽转孤怀,白玉琼芳之志,正是阮籍《咏怀》先声。"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注:
"'颜子更生兮徒皇皇'句最耐寻味,盛世赞歌中暗藏悲悯,与《诗经·卷阿》'矢诗不多,维以遂歌'异曲同工。"

钱钟书《管锥编》析:
"通篇善用矛盾语法,'君臣已定'与'路阻长'对举,犹《韩非子》所谓'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赞颂愈隆而孤忠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