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五夜观灯

2025年07月05日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照邻

译文

锦里开芳宴
在繁华的街市上摆开芬芳的宴席
兰缸艳早年
华美的灯盏照亮了青春岁月
缛彩遥分地
绚丽的彩灯将大地远远分隔
繁光远缀天
繁密的光芒远远点缀着天空
接汉疑星落
连接银河的灯光让人误以为星辰坠落
依楼似月悬
依傍高楼的灯火宛如明月悬挂
别有千金笑
更有那千金难买的欢颜笑语
来映九枝前
映照在璀璨的灯树之前

词语注释

锦里:繁华的街市,锦指华美,里指街巷
兰缸(gāng):华美的灯盏,兰指美好,缸指灯盏
缛(rù)彩:繁复华丽的色彩,缛指繁复
繁光:繁密的光芒
接汉:连接银河,汉指天河
九枝:指灯树,古时一种多枝的灯架

创作背景

诗词《十五夜观灯》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出自初唐诗人卢照邻之手,当为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所作。时值上元灯节,长安城"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诗人目睹帝国都城灯火盛况,以绮丽笔触记录下这大唐气象的缩影。据《大唐新语》载,其时"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正与诗中"缛彩分地""繁光缀天"互为印证。

文化意蕴

诗中"兰缸艳早年"暗合《楚辞》"兰膏明烛"的祭祀传统,将民间节庆提升至礼乐高度。"接汉疑星落"化用张衡《西京赋》"流星丽霄"典故,而"依楼似月悬"则承袭南朝宫体诗的婉约笔法。这种雅俗交融的笔调,折射出初唐时期宫廷文化与市井狂欢的奇妙共生。

美学追求

卢照邻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其创作正处于六朝骈俪向盛唐气象过渡阶段。诗中"千金笑"对"九枝灯"的工整对仗,仍见齐梁余韵;而"疑星落""似月悬"的雄奇想象,已开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先声。这种既保留宫体诗精工之美,又注入壮阔空间意识的尝试,正是唐诗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社会镜像

"锦里开芳宴"的盛况背后,可见唐代坊市制度的松动。据《唐两京城坊考》,长安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唯上元节前后三日解除禁令。诗人笔下彻夜不息的灯火,恰是盛唐社会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那些穿梭于"九枝灯"前的笑靥,已然预告着一个更开放时代的来临。

赏析

元宵夜的灯火,在卢照邻的笔下化作了一场流动的盛宴。诗人以"锦里开芳宴"起笔,将成都锦里灯火比作铺展的宴席,明代学者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评此句"以宴喻灯,奇思妙想",那满城灯火便成了邀人共赏的琼筵玉盏。

"兰缸艳早年"中的兰膏明烛,在唐代文人张鷟《朝野佥载》中被考证为当时上元节特制的香烛,燃烧时会散发兰草芬芳。诗人用"艳"字点破时光——这些照亮夜空的灯火,正艳过少年容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指出,此句暗含"灯火永恒而青春易逝"的哲思。

颔联"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构成宏大的空间叙事。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天地》中分析:"'分地''缀天'形成垂直构图,缛彩如锦绣铺地,繁光似珠玉缀天,正是盛唐气象的微缩景观。"诗人以织工的巧思,将天地缝合为光的画卷。

颈联"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则展现惊人的想象力。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唐诗求是》中赞叹:"此联暗用'天孙织锦'典故,银河星子落入人间成灯,楼头明月原是灯盏幻化。"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推崇"疑""似"二字:"虚词点睛,使幻觉得以成立,灯火与星月完成三重奏。"

尾联"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忽转人间烟火。台湾学者叶嘉莹在《唐诗鉴赏》中解读:"'千金笑'典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此处反用其意,写寻常女子的笑靥与华灯交映。"九枝灯架前,历史典故与市井欢愉达成和解。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在《唐诗演进论》中指出:"全诗以'观灯'为经,以'人生'为纬,最后落于平民的笑颜,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

在这首五律中,灯火既是具体的节庆元素,更是盛唐气象的隐喻。诗人以光为线,穿起天地人寰,织就一幅超越时空的元宵长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唐代文学史》总评:"卢照邻以医者之眼观物,以诗人之心感世,将短暂节庆升华为永恒的诗意。"

点评

灯火如昼处,诗人独得三分禅意。卢照邻笔下《十五夜观灯》,非止描摹盛景,更在光影交错间织就人间星河。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二语,以银河倒泻之笔写市井灯火,愈俗愈雅。灯火九枝映笑靥,恰是『境界说』中『隔与不隔』的妙证。"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曾拈出此诗:

"卢升之(照邻)巧用『疑』『似』二字,使人间灯市与天上星月互为镜像。『缛彩分地』如泼彩画,『繁光缀天』似金线绣,可见六朝余韵未消时,唐人已自辟雍容气象。"

叶嘉莹论及此诗尤重末联:

"『千金笑』三字最耐寻味。南朝宫体诗写美人多带狎玩气,此诗却让丽人身影融入星月灯海,笑靥成了最亮的那盏灯——这是盛唐的先声,俗世烟火里藏着永恒的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