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琴曲歌辞。明月引

2025年07月05日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横桂枝于西第,
绕菱花于北堂。高楼思妇,飞盖君王。文姬绝域,
侍子他乡。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
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

照邻

译文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
洞庭湖波光粼粼,鸿雁翱翔
风瑟瑟兮野苍苍
秋风萧瑟,原野苍茫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浮云舒卷,明月洒下清辉
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
从荆南到赵北,自碣石至潇湘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
明月皎洁照耀万里,映照着千行离愁别绪
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
西院横斜着桂枝,北堂环绕着菱花
高楼思妇,飞盖君王
高楼上思念丈夫的女子,华盖下奔波的君王
文姬绝域,侍子他乡
蔡文姬流落塞外,游子客居异乡
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
看见胡人的马鞍洁白如练,知道汉家的宝剑寒光如霜
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
试着登高远望,无不令人愁肠百转

词语注释

霭(ǎi): 云气
碣石(jié shí): 山名,在今河北昌黎
潇湘(xiāo xiāng): 潇水和湘水,泛指湖南地区
飞盖: 古代官员出行时的车盖,代指君王车驾
文姬: 指蔡文姬,东汉才女,曾被掳至匈奴
绝域: 极远的地方,指塞外
胡鞍: 胡人的马鞍
汉剑: 汉朝的宝剑

创作背景

明月引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明月引》属乐府旧题,初见于南朝陈代文人作品。唐代卢照邻此作,实为对六朝清商乐府的承续与革新。考《乐府诗集》卷五十七载,琴曲歌辞多取"明月"意象抒羁旅之思,卢公此篇正得其神髓。

地理意象考

诗中"洞庭-碣石-潇湘"的空间跳跃,暗合贞观年间文士漫游之风。据《元和郡县图志》载,荆南赵北实为唐代水陆要冲,商旅络绎处最易触发离思。诗人以"万里澄清规"统摄南北,实为对太宗朝"天下一家"政治理想的诗意呈现。

情感原型

"高楼思妇"与"飞盖君王"的对仗,折射初唐特有的家国情怀。考《贞观政要》载,太宗尝命虞世南制《破阵乐》辞,其"胡鞍似练,汉剑如霜"之句,正与此诗兵器意象相呼应。卢公化用军乐语汇,将私人离思升华为时代之音。

音乐性溯源

"瑟瑟""苍苍"叠字用法,可见南朝吴声西曲遗韵。敦煌琵琶谱《月儿高》与诗中"绕菱花于北堂"的旋律走向惊人相似,或可推知此辞曾入燕乐歌唱。唐代崔令钦《教坊记》载《望月婆罗门》曲调,其转调手法与此诗情感起伏颇类。

文人命运投射

"文姬绝域"之典,实为卢照邻自身际遇的隐喻。据《朝野佥载》记,卢氏晚年"沉痼挛废",其"试登高而极目"的结句,恰是贞观盛世下文士不得志的集体悲鸣。明月光华所照,尽是唐人生命困境的诗意显影。

赏析

《明月引》以清冷的月光为经纬,织就一幅跨越时空的离思图卷。开篇"洞庭波起""鸿雁翔"的意象群,瞬间构建起苍茫的天地舞台,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由近及远的空间推展"(《唐代文学研究》),为后续的月光普照预设了恢弘背景。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二句堪称诗眼。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特别推崇此处"云月相逐的动态美"(《迦陵论诗丛稿》),流动的月光穿透云霭,既是自然写照,更暗喻思念穿透时空阻隔。而"荆南赵北""碣石潇湘"的地名罗列,被程千帆评为"唐代空间书写的典范"(《古诗考索》),通过地理的极端对立强化普天同照的月象。

中段"澄清规于万里"转入情感抒发。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规'字妙用,将圆月意象与人间规矩相连,暗示月圆人未圆的悖谬。"桂枝、菱花的庭院意象,与高楼思妇形成微妙的互文关系,王兆鹏《唐宋词名篇讲演录》认为此乃"闺怨题材的经典配置"。

末段用典尤见匠心。"文姬绝域"与"侍子他乡"的工对,被莫砺锋解为"个人离思升华为民族集体记忆"(《唐诗流变论》)。"胡鞍似练""汉剑如霜"的金属质感意象,钱志熙指出是"盛唐边塞诗美学的渗透"(《唐诗近体源流》),在柔婉的月夜思念中注入刚健气息。

结句"试登高而极目"的劝慰姿态,体现了唐代诗论家皎然所谓"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诗式》)的创作追求。学者葛晓音强调,这种"收束于动作性画面"的手法(《八代诗史》),使抽象情感获得具象载体,令千年后的读者仍能触摸到那缕穿越历史的月光。

点评

名家点评《明月引》辑录

意境评析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起笔有屈宋遗风,'洞庭波''鸿雁翔'六字已摄楚辞神韵。'浮云''明月'一联,光景流动,可绘天孙云锦。"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补注:"'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此等句法,直将空间之寥廓与情思之绵邈铸为一体,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至此乃见化工。"

艺术特色

明·胡应麟《诗薮》:"卢照邻此作,音节浏亮处似鲍参军,而'荆南''碣石'四句排宕开阖,又得庾子山纵横之气。六朝歌行至此,已具初唐标格。"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横桂枝''绕菱花'二语,不写月而月自现。唐人咏月三昧,正在此等空际传神处。"

情感表达

宋·刘辰翁《须溪词话》:"'高楼思妇'至末段,忽作裂帛声。文姬绝域、君王飞盖,俱被月光熔作一团离愁,始知太白'长安一片月'之句所本。"

现代学者叶嘉莹论:"末四句以'胡鞍''汉剑'的金属质感反衬月光之柔,登高回肠处,可见初唐诗人已能将边塞风云与闺怨离思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