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失群雁

2025年07月05日

三秋北地雪皑皑,万里南翔渡海来。欲随石燕沉湘水,
试逐铜乌绕帝台。帝台银阙距金塘,中间鹓鹭已成行。
先过上苑传书信,暂下中州戏稻粱。虞人负缴来相及,
齐客虚弓忽见伤。毛翎频顿飞无力,羽翮摧颓君不识。
唯有庄周解爱鸣,复道郊哥重奇色。惆怅惊思悲未已,
裴回自怜中罔极。传闻有鸟集朝阳,讵胜仙凫迩帝乡。
云间海上应鸣舞,远得鹍弦犹独抚。金龟全写中牟印,
玉鹄当变莱芜釜。愿君弄影凤凰池,时忆笼中摧折羽。

照邻

译文

三秋北地雪皑皑
深秋的北方大地白雪皑皑
万里南翔渡海来
不远万里向南飞翔,跨海而来
欲随石燕沉湘水
想追随石燕沉入湘水
试逐铜乌绕帝台
尝试追逐铜乌环绕帝王的楼台
帝台银阙距金塘
帝王的银台与金塘遥遥相望
中间鹓鹭已成行
中间的鹓鹭已排成行列
先过上苑传书信
先经过上苑传递书信
暂下中州戏稻粱
暂歇中州嬉戏于稻粱之间
虞人负缴来相及
猎人带着弓箭前来捕捉
齐客虚弓忽见伤
齐地的客人空拉弓弦,忽然受伤
毛翎频顿飞无力
羽毛频频脱落,飞行无力
羽翮摧颓君不识
羽翼摧折,君却不识
唯有庄周解爱鸣
只有庄周懂得怜爱它的鸣叫
复道郊哥重奇色
又道郊外的鸟儿色彩奇异
惆怅惊思悲未已
惆怅惊思,悲伤不已
裴回自怜中罔极
徘徊自怜,心中无限迷茫
传闻有鸟集朝阳
传闻有鸟聚集在朝阳
讵胜仙凫迩帝乡
岂能胜过仙凫靠近帝乡
云间海上应鸣舞
在云间海上应当鸣舞
远得鹍弦犹独抚
远方得到鹍弦仍独自抚弄
金龟全写中牟印
金龟完全写就中牟的印
玉鹄当变莱芜釜
玉鹄应当变成莱芜的釜
愿君弄影凤凰池
愿君在凤凰池边弄影
时忆笼中摧折羽
时常想起笼中摧折的羽毛

词语注释

皑皑(ái ái):形容雪洁白的样子
鹓鹭(yuān lù):鹓雏和鹭鸶,传说中的瑞鸟
虞人(yú rén):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员,此处指猎人
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此处指弓箭
羽翮(yǔ hé):鸟的翅膀
鹍弦(kūn xián):用鹍鸡筋做的琴弦

创作背景

诗词《失群雁》创作背景

暮云低垂的初唐年间,卢照邻执笔写下这首孤雁长鸣般的七言诗。彼时正值龙朔三年(663年),诗人身陷"横事被拘"的囹圄之灾,如同诗中南飞遇箭的孤雁,在政治寒流中折断了翱翔的翅膀。

一、鸿雁意象的历史承续

雁阵惊寒的意象可追溯至《诗经·小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至建安时期曹植《杂诗》"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已具孤绝气质。唐初宫廷盛行咏物诗风,骆宾王《秋雁》"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犹带六朝绮丽,而卢照邻此作却以带血羽翼划开浮艳诗风。

二、诗人命运的镜像投射

"虞人负缴""齐客虚弓"暗用《战国策》更赢虚弓落雁典故,实指诗人遭逢的谗言构陷。据《朝野佥载》记载,卢照邻任益州新都尉时,因"典选事"被劾下狱,恰似诗中"毛翎频顿飞无力"的困厄。银阙金塘的帝台想象,与"笼中摧折羽"的现实囚笼,构成惊心动魄的时空对撞。

三、庄周仙凫的精神突围

在"鹓鹭成行"的官僚体系中,诗人以"庄周爱鸣"自喻,化用《逍遥游》鯈鱼之乐的哲思。末句"凤凰池"暗指中书省要职,却以"弄影"的疏离姿态,完成对权力中心的精神超越。这种"身在樊笼,心游八极"的书写策略,开创了盛唐贬谪诗学的先声。

残阳如血,映照着诗人狱窗铁栅。那些落在纸上的墨痕,终将随着失群孤雁的哀鸣,穿透初唐的寒夜,在千年诗史中回荡出永不沉寂的金石之音。

赏析

《失群雁》以孤雁意象为核心,构建了一幅极具张力的生命图景。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此诗通过"空间的对峙"形成强烈情感冲击——开篇"三秋北地雪皑皑"与"万里南翔渡海来"的时空跨度,瞬间拉开孤雁与群体的距离感。铜乌绕帝台、鹓鹭已成行的宫廷意象群,恰如闻一多所言"形成对孤雁生存境遇的反讽式观照"。

诗中"毛翎频顿飞无力,羽翮摧颓君不识"的细节刻画,被叶嘉莹评为"将物理创伤转化为精神困境的典范"。折断的羽翼不仅是身体伤残,更隐喻着士人怀才不遇的集体焦虑。而"庄周爱鸣""郊哥奇色"的用典,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解读为"双重救赎的尝试:既寻求哲学超脱,又渴望艺术慰藉"。

结尾处"凤凰池"与"笼中羽"的意象并置,王水照认为体现了"唐代文人典型的精神悖论"——既向往庙堂又恐惧束缚。这种矛盾心理通过"云间海上应鸣舞"的幻想与"远得鹍弦犹独抚"的现实对照,形成钱钟书所称的"期待视野的彻底坍缩"。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地理位移转化为心理历程。葛晓音教授指出,从"渡海"的壮阔到"自怜"的收缩,再到"弄影"的虚幻,完整呈现了唐代边缘文人的精神轨迹。而"传闻有鸟集朝阳"的群体盛况与孤雁处境的对比,恰如宇文所安所言:"在集体的辉煌叙事中,个体的伤痛获得了诗学的神圣性。"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论及此诗时叹曰:"'三秋北地雪皑皑'起笔便见气象,以雁阵南翔喻人生飘泊,'铜乌绕帝台'之喻尤见匠心。后段'虞人负缴''齐客虚弓'诸句,将失群孤雁之悲怆写得淋漓,直抵《庄子·山木》中'螳螂捕蝉'的哲学境界。"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特别推崇诗中比兴手法:"'暂下中州戏稻粱'句看似闲笔,实暗含《诗经·小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之遗响。末章'愿君弄影凤凰池'转折,化用鲍照《舞鹤赋》典故,使全篇在哀婉中见挺拔之气。"

当代学者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解析道:"此诗最妙处在'毛翎频顿飞无力'与'云间海上应鸣舞'的强烈对照,犹如杜甫《孤雁》'谁怜一片影'之孤绝与李白《鸣雁行》'万里长风送秋雁'之旷达的交织。结句'时忆笼中摧折羽',正是屈子'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的当代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