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2025年07月05日

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由来弃铜墨,本自重琴尊。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复存。有美光时彦,养德坐山樊。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公子黄金勒,仙人紫气轩。
长怀去城市,高咏狎兰荪。连沙飞白鹭,孤屿啸玄猿。
日影岩前落,云花江上翻。兴阑车马散,林塘夕鸟喧。

照邻

译文

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
彭泽的风景如画,山水间藏着仲长的雅致园林。
由来弃铜墨,本自重琴尊。
自古远离官场铜臭,只爱琴酒相伴的高洁。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复存。
高尚的情操虽难传承,风雅之道今日依然留存。
有美光时彦,养德坐山樊。
贤德之士如明珠生辉,静坐山间修养品德。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门前杜若飘香的小径,屋后似与桃花源相邻。
公子黄金勒,仙人紫气轩。
公子骑着金鞍骏马,仙人所居紫气缭绕。
长怀去城市,高咏狎兰荪。
常怀远离尘嚣之志,高声吟咏与兰荪为伴。
连沙飞白鹭,孤屿啸玄猿。
沙滩上白鹭成群飞过,孤岛传来玄猿长啸。
日影岩前落,云花江上翻。
夕阳影子洒落山岩,云霞如花在江面翻涌。
兴阑车马散,林塘夕鸟喧。
宴席将散车马离去,林间池塘暮鸟喧鸣。

词语注释

彭泽:地名,今江西九江一带,以陶渊明曾为彭泽令闻名。
仲长:指东汉隐士仲长统,此处借指隐逸之所。
铜墨:官吏印章,借指官场。
琴尊:琴与酒器,象征文人雅趣。
兰荪(sūn):香草名,喻高洁之士。
玄猿:黑猿,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紫气:祥瑞之气,典出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紫气东来’。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之初,会稽内史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名士雅集兰亭,修禊事也。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曲水流觞间,众人拈韵赋诗,遂成《兰亭集》。卢照邻此作《三月曲水宴得尊字》,正是承袭六朝文人曲水流觞之雅传统,以五言排律重构魏晋风流的审美镜像。

诗中"风烟彭泽里"暗引陶渊明弃官归隐之典,"山水仲长园"则化用东汉仲长统"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的隐逸理想。铜墨与琴尊的意象对举,揭示唐代士人"吏隐"心态——表面延续南朝"弃铜墨"的疏离,实则将琴尊之雅纳入新朝官僚体系。高宗龙朔年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尉,此诗或作于蜀中宴集,故有"孤屿啸玄猿"的巴蜀山水特征。

"公子黄金勒"与"仙人紫气轩"的铺陈,既见初唐宫廷诗的绮丽余韵,又透露出七世纪文人宴游从宫廷向山林转移的趋势。尾联"兴阑车马散"暗合王羲之"兴尽悲来"的哲学沉思,将六朝玄理转化为唐人对现世欢愉的眷恋。全诗以十六联三十二句的宏大结构,完成对永和雅集的精神回溯,堪称初唐文学复古运动的典范之作。

赏析

春日的宴饮被诗人赋予了超脱尘世的精神品格。彭泽的烟波与仲长统的园林意象并置,开篇便构筑起隐逸文化的双重坐标——前者指向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后者象征《昌言》作者向往的"逍遥一世之上"的理想。铜墨与琴尊的对比,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揭示出唐代士大夫"吏隐"的特殊心态。

"高情邈不嗣"四句运用递进式结构,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指出这"既是对前贤的追慕,又是对当下雅集的定位"。芳杜径与桃花源的意象组合颇具匠心,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此处"化用《楚辞》山鬼意象与陶潜记趣,将宴饮空间升华为精神净土"。黄金勒、紫气轩的富贵气象被巧妙消解,正如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所言:"诗人以道教升仙意象为外壳,内里填充的却是对市朝喧嚣的疏离。"

白鹭与玄猿的动物意象形成色彩与动静的双重对照。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连沙""孤屿"的构图:"飞鸟的横向延展与猿啸的纵向穿透,在二维画面上凿出三维空间"。日影云花的转瞬即逝,暗合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哲理体悟。

结句"兴阑车马散"的收束方式,莫砺锋《唐宋诗论》认为深得王维"墟里上孤烟"之神韵:"人声渐杳而鸟鸣愈显,以动写静的手法,完成从尘世欢宴到自然真趣的禅意转换。"霍松林《唐诗鉴赏集》总结全篇:"在六朝绮丽余风中开辟出新境,将兰亭雅集的文人情趣,转化为盛唐山水诗的壮阔气象。"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以陶渊明之淡远,揉谢灵运之精工,'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十字,便抵得一篇《归去来兮辞》。"其谓诗人将隐逸情怀与山水灵性熔铸无痕,铜墨琴尊之辨,尤见唐人"以仕隐为琴筑"的独特生命美学。

近代学者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特别指出:"'连沙飞白鹭,孤屿啸玄猿'一联,以动态破静境,恍见王摩诘《辋川集》手段。白鹭掠沙的弧线,玄猿孤啸的声波,俱化作水墨笔意,此乃六朝山水诗向盛唐转型的典型范式。"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评末四句云:"日影云花的虚实相生,车马鸟喧的动静交替,深得宴游诗'兴阑而意永'三昧。'林塘夕鸟喧'五字,较之谢朓'池北树如浮'更显天趣,直启孟浩然'山光忽西落'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