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蜀地道风鼎盛,青城山紫气缭绕处,李荣道士一袭鹤氅独坐云台。诗人途经此地,见"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之象,遂以琳宫璚宇之笔,录此玄门胜景。
考《新唐书·艺文志》载,李荣精于重玄之学,曾应诏入长安主持三元斋醮。诗中"敷诚归上帝,应诏在明君"正暗合这段"天子降辇迎真"的典故。而"奠璧清江濆"之仪,实为唐代道教投龙简仪轨,《唐六典》详载其礼:以金玉告文沉于名山洞府,此般皇家科仪在诗人笔下化作"圆洞开丹鼎"的仙家气象。
然"独有南冠客"句忽转沉郁,盖因天宝三载(744年)李荣遭贬还蜀。青城山巅的"真气氤氲"与诗人宦游之慨相遇,遂使这首本应庄严的应制诗,终在"耿耿泣离群"的结句中,透露出盛唐道教与士人之间微妙的精神共鸣——紫府丹台之上,依然徘徊着尘世知交的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