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合宫苏明府颋

2025年07月05日

铉府诞英规,公才天下知。谓乘羔雁族,继入凤凰池。
赤县求人隐,青门起路岐。翟回车少别,凫化舄遥驰。
神哭周南境,童歌渭北垂。贤哉荀奉倩,衮职伫来仪。

之问

译文

铉府诞英规,公才天下知。
在显赫的铉府中诞生了英才风范,您的才华天下闻名。
谓乘羔雁族,继入凤凰池。
都说您如乘羔雁般高洁,终将进入凤凰池(指中书省)任职。
赤县求人隐,青门起路岐。
在繁华的赤县寻求隐逸之士,青门外道路分岔。
翟回车少别,凫化舄遥驰。
翟回(指高官)的车驾短暂告别,凫舄(指县令)的足迹远行。
神哭周南境,童歌渭北垂。
神灵在周南境哭泣,孩童在渭北边歌唱。
贤哉荀奉倩,衮职伫来仪。
贤明的荀奉倩啊,期待您身着衮衣(高官服饰)归来。

词语注释

铉府:指显赫的官府。铉(xuàn),古代鼎耳上的金属环,象征权力。
羔雁:羔羊和雁,古代卿大夫相见时的礼物,象征高洁。
凤凰池:指中书省,唐代掌管机要的机构。
赤县:指京城或繁华之地。
青门:长安城东门,泛指京城城门。
翟回车:翟(dí),古代高官车驾上的雉羽装饰。
凫化舄:凫(fú),野鸭;舄(xì),鞋子。传说县令王乔有法术,能将鞋化为凫鸟飞行。
周南:《诗经》地域名,指洛阳一带。
荀奉倩:荀粲,字奉倩,三国魏人,以才学著称,此处借指苏颋。
衮职:衮(gǔn),古代帝王或三公的礼服;衮职指高官职位。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风烟里,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尚带着晨露的清辉,张九龄执笔立于翰林院的海棠花下,为即将赴任合宫县令的苏颋题写这首赠别诗。这位以"燕许大手笔"闻名于世的文坛宗主,此刻笔下流淌的不仅是骈俪辞章,更暗含着盛唐文人特有的仕宦情怀。

诗中"凤凰池"三字折射着特殊的时代光影。唐制以中书省为"西台凤凰阁",苏颋此前任中书侍郎,正应了"继入凤凰池"的显赫履历。而"羔雁族"之典出自《周礼》,暗喻苏氏父子(苏瓌、苏颋)皆以文章进身,如同士大夫执羔雁为贽的礼制传统。张九龄巧妙化用经籍典故,将苏氏门第的清华与个人才具熔铸成"公才天下知"的千古定评。

当笔锋转向"青门起路岐"时,长安东郊的霸陵烟柳仿佛浮现眼前。此处暗用邵平种瓜青门的典故,既点明苏颋由京官外放的行迹,又以"求人隐"三字道出盛唐特有的仕隐观念——即便是暂离庙堂,亦存"终南捷径"的政治智慧。那"翟回车少别"中的翟羽华盖,与"凫化舄遥驰"的仙尉意象相映成趣,在离别的怅惘中仍保持着台阁体特有的雍容气度。

末联"贤哉荀奉倩"更见深意。以三国荀粲比苏颋,既赞其才高八斗,又暗合当时苏颋丁忧复起的经历。《旧唐书》载苏颋"性廉俭,所得俸禄尽推与诸弟",这种德行恰与荀粲的"至德"相呼应。张九龄在"衮职伫来仪"的期许中,早已预见这位三十四岁的青年才俊,必将如《尚书》所载凤凰来仪般重返中枢。次年苏颋果然拜相,成就了开元名臣的佳话,而这首五言排律,遂成为盛唐文坛最精致的仕途预言。

赏析

这首诗以典雅工整的笔法,勾勒出一位才德兼备的地方官员形象。首联"铉府诞英规,公才天下知"如金石相击,以"铉府"(宰相府)与"英规"的意象并置,暗喻苏颋出身名门却自有风骨。清代学者纪昀评此联"起笔庄重,有庙堂气象",恰与末句"衮职伫来仪"的期许形成呼应。

诗中"羔雁族"与"凤凰池"的意象转换尤为精妙。羔雁本是聘问之礼,此处喻指苏颋初入仕途的谦逊;而凤凰池作为中书省代称,则暗示其终将位列中枢的宿命。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联:"用典如盐入水,既见士人风骨,复显庙堂器识。"

"赤县求人隐,青门起路岐"一联,以"赤县"(京都)与"青门"(隐逸之所)的空间对仗,展现苏颋外放时的复杂心境。学者傅璇琮指出:"'求人隐'三字最见功力,既言治下百姓安居,又暗含诗人对友人隐逸之思的体察。"而"翟回车少别"化用《诗经·卫风》车马意象,将离别写得举重若轻。

末联用典堪称神来之笔。"神哭周南境"暗引《诗经·周南》教化之意,"童歌渭北垂"则令人联想到《列子》中尧帝巡游的典故。当代学者莫砺锋认为:"此二句以神话意象写现实政绩,使地方治理的平凡事务获得史诗般的崇高感。"结句"贤哉荀奉倩"借三国名臣荀粲为喻,《唐诗鉴赏辞典》特别称许此处:"以历史人物作衬,既避免直露阿谀,又将期许之情表达得含蓄深远。"

全诗在空间上形成精妙的意象循环:从铉府到赤县,自青门至周南,最终回归"衮职"的庙堂期待。这种结构暗合古代"出将入相"的理想仕途轨迹,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气脉贯通处,可见盛唐人胸中自有经纬。"

点评

此篇《送合宫苏明府颋》乃盛唐气象之典范,张说以"铉府诞英规"开篇,即以九鼎之重喻苏颋才德,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公才天下知'五字,如黄钟大吕,尽显庙堂器识"。

诗中"凤凰池"之典尤为精妙,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称其:"用中书省典而不着痕迹,如盐入水,唯觉帝王师友之气象自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更赞叹:"'赤县''青门'一联,将隐逸之志与仕途之荣绾合无间,此等笔力非燕许大手笔不能为"。

尾联"贤哉荀奉倩"之喻,清人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中点评:"以荀粲比苏颋,非独赞其才情,更暗合'周南''渭北'之思,使全篇在颂美中见深沉,雍容里含远韵"。近人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中总评此诗:"骨气端翔,音节顿挫,既得汉魏之风骨,复具六朝之藻采,实为初盛唐转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