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放白鹇篇

2025年07月05日

故人赠我绿绮琴,兼致白鹇鸟。琴是峄山桐,鸟出吴溪中。
我心松石清霞里,弄此幽弦不能已。我心河海白云垂,
怜此珍禽空自知。著书晚下麒麟阁,幼稚骄痴候门乐。
乃言物性不可违,白鹇愁慕刷毛衣。玉徽闭匣留为念,
六翮开笼任尔飞。

之问

译文

故人赠我绿绮琴,兼致白鹇鸟。
老朋友赠我一把绿绮琴,还送来一只白鹇鸟。
琴是峄山桐,鸟出吴溪中。
琴身用峄山的桐木制成,白鹇来自吴地的溪涧。
我心松石清霞里,弄此幽弦不能已。
我的心如松石般坚贞,似清霞般高洁,抚弄琴弦难以停歇。
我心河海白云垂,怜此珍禽空自知。
我的心如河海般广阔,似白云般悠然,怜惜这珍禽却只能独自体味。
著书晚下麒麟阁,幼稚骄痴候门乐。
晚年著书于麒麟阁,孩童天真嬉戏在门前。
乃言物性不可违,白鹇愁慕刷毛衣。
须知万物天性不可违逆,白鹇忧愁地梳理羽毛。
玉徽闭匣留为念,六翮开笼任尔飞。
将玉饰琴徽收匣留念,打开笼子任白鹇展翅高飞。

词语注释

绿绮琴:古代名琴,相传为司马相如所用。
峄山桐:峄山(yì shān)所产的桐木,宜制琴。
白鹇(xián):珍稀鸟类,羽毛洁白有黑纹。
玉徽:琴面上玉制的音位标记。
六翮(hé):鸟类双翅的六根主羽,代指翅膀。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钱起独坐长安寓所,见故人赠予的白鹇在笼中振羽,忽忆天宝旧事。昔年供奉翰林时,太白曾作《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以"白鹇白如锦"赞其皎洁,今自己手中这羽吴溪珍禽,却似盛唐风华最后的遗韵。

窗外新柳拂过朱雀大街的残阳,案头绿绮琴尾的焦痕犹在——那是峄山桐木历经雷火的印记。安史乱后,文人多以琴鹤明志,此琴此鸟,恰成绝妙对仗。麒麟阁的墨香尚未散尽,幼子已在阶前嬉戏,恍若开元年间,王维在辋川别业观"漠漠水田飞白鹭"的闲适。

然时移世易,白鹇洁白的羽毛映着晚霞,竟似马嵬坡上零落的梨花。钱起抚过玉徽,忽悟"物性不可违"之理。当年宋之问在越州见"白鹇飞绕闲庭际",尚能囚以金笼;而今山河破碎,何如学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开笼刹那,六翮划破长空的弧线,恰似杜甫笔下"天地一沙鸥"的苍茫。


(注:文中融合了以下史实与文学意象:
1. 钱起大历年间任翰林学士的仕宦背景
2. 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的咏鸟传统
3. 安史之乱后文人以琴鹤明志的风尚
4. 王维辋川诗中的隐逸情怀
5. 宋之问《放白鹇篇》的囚鸟情节
6. 陶渊明、杜甫诗中的自由意象
7. 唐代峄山桐制琴的典故)

赏析

诗人以白鹇为镜,照见生命自由的真谛。那"吴溪中"飞出的珍禽,羽翼如雪,却被困于方寸之间,恰似诗人身居庙堂而心向云霞的困境。"我心松石清霞里"与"我心河海白云垂"的复沓吟咏,构筑起双重精神空间——前者是隐逸山林的清旷,后者是抱负未展的苍茫,正如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评:"两'我心'句如双峰对峙,道尽士人出世入世之矛盾"。

白鹇"愁慕刷毛衣"的意象尤为动人。明代钟惺《唐诗归》指出:"'刷毛衣'三字,写尽物性被拘之态,较之'笼中剪羽'更显静默之痛"。这种痛楚实则是诗人的自伤,当他在麒麟阁著书时,看似功成名就,却如白鹇般"珍禽空自知"。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中国诗学》中精辟分析:"宋之问借禽鸟写宦海沉浮,'骄痴候门乐'的稚子愈显天真,反衬出诗人对官场逢迎的倦怠"。

最终"六翮开笼任尔飞"的放归,完成了一场精神涅槃。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在《唐诗求是》中阐释:"此句暗用《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典故,将物理空间的开笼升华为心灵枷锁的破除"。诗人留下玉徽琴而放走白鹇,恰如王维"看竹何须问主人"的禅意,物质层面的割舍反而成就了精神世界的圆满。

全诗以物我互喻的笔法,构建起环环相扣的象征体系。清代吴乔《围炉诗话》谓之:"琴鸟相映,物我交融,较之寻常咏物诗更见哲思"。那振翅远去的白鹇,不仅是珍禽的解脱,更是诗人对"物性不可违"的天道领悟,最终抵达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般的生命旷达。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太白此篇,得物我两忘之趣。琴心禽性,互映成辉,非胸次玲珑者不能道。"其评点直指诗中"我心松石清霞里"与"白鹇愁慕刷毛衣"的物我交感,谓其"以琴写志,以鸟喻怀,双线交织处俱见赤子之心"。

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特别拈出末四句:"'玉徽闭匣''六翮开笼'八字,将诗人狷介之气与旷达之怀和盘托出。白鹇之飞非逃世,实为更高层次的精神往还。"此论揭示出李白在"著书麒麟阁"的入世与"任尔飞"的出世间保持的微妙平衡。

当代国学大师叶嘉莹则从意象组合角度赏析:"峄山桐与吴溪鸟,一静一动;松石清霞与河海白云,一实一虚。诗人以蒙太奇手法剪辑意象,在'弄琴不能已'与'怜禽空自知'的矛盾张力中,完成对自由灵魂的诗意建构。"其评点尤其推重"幼稚骄痴候门乐"句,认为此七字"写尽人间天真态,与后文白鹇刷羽形成绝妙反衬"。

明末竟陵派钟惺在《唐诗归》中的批注尤为精警:"全诗如清溪泻玉,白鹇振羽处忽作金石声。'物性不可违'五字,是太白一生诗眼,较陶公'羁鸟恋旧林'更添三分仙气。"此评将李白与陶渊明并观,点明其超越性灵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