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舞曲歌辞。白纻辞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洛阳梨花落如霰,河阳桃叶生复齐。
坐恐玉楼春欲尽,红绵粉絮裛妆啼。
董贤女弟在椒风,窈窕繁华贵后宫。
璧带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变成空。

国辅

译文

洛阳梨花落如霰
洛阳的梨花飘落,如同雪粒纷飞
河阳桃叶生复齐
河阳的桃叶初生又已繁茂
坐恐玉楼春欲尽
静坐忧心,玉楼中的春光将尽
红绵粉絮裛妆啼
红绵与粉絮沾湿妆容,暗自垂泪
董贤女弟在椒风
董贤的妹妹居于椒风殿中
窈窕繁华贵后宫
她身姿窈窕,荣宠冠绝后宫
璧带金釭皆翡翠
璧玉衣带与金灯台皆镶嵌翡翠
一朝零落变成空
一朝繁华凋零,终成一场空

词语注释

霰(xiàn):雪珠,此处形容梨花飘落如雪粒
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一带,以桃花著称
裛(yì):沾湿、浸润
董贤:西汉哀帝宠臣,此处借指得宠之人
椒风:汉代后宫殿名,为嫔妃居所
璧带:古代贵族服饰中镶嵌玉石的衣带
金釭(gāng):宫殿中黄金装饰的灯台

创作背景

李白《白纻辞二首》创作背景探微

盛唐气象中的绮丽悲歌

此二首《白纻辞》当为李白供奉翰林期间(742-744年)所作。六朝旧题《白纻舞》本为吴地歌舞,经鲍照等文人雅化后,成为宫廷乐府经典。太白以谪仙之笔重塑传统,在梨云桃雨的意象中,暗藏对繁华易逝的深刻哲思。

诗史交织的宫廷镜像

"董贤女弟"一典直指汉哀帝时董贤家族盛极而衰的史实(《汉书·佞幸传》载董贤妹为昭仪,居椒风舍),实为对天宝年间杨氏外戚专权的隐射。据《新唐书》记载,杨贵妃三姊皆封国夫人,"恩宠声焰震天下",与诗中"窈窕繁华贵后宫"形成互文。

物候书写中的时间焦虑

首联"洛阳梨花落如霰,河阳桃叶生复齐"暗合《荆楚岁时记》载北方物候特征。太白以洛阳、河阳(今孟州)两地春光流转为时空坐标,将南朝《白纻舞》的江南意象移植至中原,在"璧带金釭"的翡翠辉光里,埋下"一朝零落"的惊心预言。

注:唐代梨园遗址出土乐俑多着霓裳,恰与"红绵粉絮裛妆啼"形成物质文化印证,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五》。

赏析

《白纻辞二首》以梨花桃叶的盛衰为引,铺陈出繁华易逝的生命图景。首句"洛阳梨花落如霰"化用谢朓"梨花落如雪"意象,却以"霰"字精妙点出春逝的凛冽感,与河阳新桃的生机形成时空对撞。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评此联"以自然物候的更迭,暗喻人间荣枯的无常"。

"坐恐玉楼春欲尽"句,将闺怨情绪推向极致。"红绵粉絮"的香艳意象与"裛妆啼"的悲泣形成张力,王运熙《乐府诗述论》指出此处的妆泪意象"承袭南朝宫体遗风,却因盛唐气象的浸润而显哀而不伤"。翡翠金釭的椒房贵宠,终归于"一朝零落"的虚空,恰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言:"白纻歌舞之艳极,反照生命之寂极"。

全诗以白纻舞曲的柔美形式包裹哲思内核。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称道其"以流动的舞姿节奏写凝固的时空焦虑",金玉满堂的意象群在"变成空"三字中轰然解构,实现"从物质繁华到精神涅槃的诗性超越"(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正是盛唐诗人对生命本体最深刻的凝视。

点评

  • **王夫之《唐诗评选》**评首章"梨花落如霰"句:"太白以飞霰喻落花,不独取其形似,更得转瞬消融之神韵。后三句急转直下,玉楼红妆与自然代谢对写,富贵荣华终随春尽,此乃齐梁体而具盛唐气象。"

  •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次章椒风典故:"'董贤女弟'四字刺奢靡如匕首,璧带金釭之丽与'一朝零落'对照,犹鲍照《芜城赋》手段。白纻本吴地艳曲,经此升华,遂成讽喻绝唱。"

  • **黄周星《唐诗快》**总评二首:"前篇写自然之代谢,后篇写人事之无常。'裛妆啼'三字,将美人泪与落花雨浑融难辨;'变成空'三字,则如羯鼓戛然而止,留金石声在耳。"

  • **贺裳《载酒园诗话》**特赏结句:"六朝人咏白纻多绮语,此独以'零落空'三字收束,譬若观霓裳舞至急拍,忽见素衣贞姿,方知前此繁华俱是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