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彼名流兮左氏癖,意玄远兮冠今夕。(《赠武平一》)

日用

译文

彼名流兮左氏癖
那位名士啊,痴迷于《左传》
意玄远兮冠今夕
思想深邃高远,堪称当今之冠

词语注释

左氏癖:指对《左传》的特别爱好。左氏,指《左传》作者左丘明;癖,特殊的爱好。
玄远:形容思想、意境深远玄妙。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槐花簌簌落在诗笺上时,李峤正执笔为忘年交武平一题赠此联。左氏癖的典故在墨香中苏醒——晋人杜预曾将《左传》悬置车辕,此刻化作对这位年轻学士"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杜甫评武平一语)的期许。

天宝元年的月光曾见证这对忘年交在集贤院论典:武平一刚以"苏味道文章如青钱万选"的妙喻震动文坛,而三朝老臣李峤早已历尽则天朝的风烟。诗中"冠今夕"三字暗藏时空叠影,既指武氏新秀的《请抑外戚疏》如利剑出鞘,又暗合自己当年在麟台校书时"文章四友"的旧梦。

当玄宗在花萼楼展开这首五言古风,绢帛上仿佛游动着两个时代的星芒——彼时长安文人尚在骈俪文中雕琢月露之形,而李峤已用"意玄远"三字,为盛唐气象埋下了清峻的伏笔。

赏析

这首《赠武平一》中的名句以典雅含蓄的笔触,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名流"与"左氏癖"的并置,恰如叶嘉莹所言"用典如盐着水",将武平一对《左传》的痴迷比作左丘明转世,既显才学又不失灵动。一个"癖"字尤为传神,苏轼所谓"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正道出这种痴迷的超功利性。

"意玄远"三字构成多维度审美空间。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指出,魏晋风度以"玄心"为核,此处既指学问深邃如《左传》微言大义,又暗含友人超然物外的风骨。钱钟书《谈艺录》中"理之在诗,如水中盐"的论断,正可诠释这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时空意象的运用极具张力。"冠今夕"将历史长河压缩为昼夜更替,王夫之《姜斋诗话》称此类手法为"敛纵自如",使左丘明的春秋笔法与当下文人的风雅形成蒙太奇式叠印。这种古今对话的写法,恰如宇文所安在《追忆》中描述的:"中国诗人总在铸造现在与过去之间的青铜镜"。

情感表达显隐有度。表面是赞友人学问,内里却涌动知音相惜之情。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指出:"用典的深层是心灵的共鸣",此处用左氏典故,实为构建文人精神共同体的密码。朱光潜所谓"静穆中的热烈",正是这种含蓄情感的最佳注脚。

全句对仗中暗藏流转之美。"彼名流"与"意玄远"形成虚实相映,吴小如《诗词札丛》赞此类句式"如双鸾舞镜",工整中见飞动之势。尾字"癖"与"夕"的入声收束,更添金石铿锵之韵,王力《汉语诗律学》认为这种声调处理"似断实连,有余不尽"。

点评

此联诚得"隐秀"之妙,张戒《岁寒堂诗话》尝言:"阮嗣宗诗,专以意胜",而此二句正得其神髓。左氏癖者,非独言《左传》之癖,实乃以史为镜之深意,冠今夕云云,则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境界。

王夫之《姜斋诗话》评点此类句式谓:"空中布意,不立一实","彼名流"起笔即见魏晋风骨,"意玄远"三字尤显"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陆机《文赋》)的玄思。李东阳《麓堂诗话》称此种结体:"如孤云野鹤,去留无迹",前句实写而後句虚应,正合古人"实处转虚,虚处传神"之要义。

刘熙载《艺概》有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左氏癖"与"冠今夕"的意象组接,恰似"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严羽《沧浪诗话》),令人在历史纵深与当下感悟间往复徘徊。此中三昧,非深得"韵外之致"(司空图语)者不能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