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乘时迎气正璿衡,灞浐烟氛向晚清。剪绮裁红妙春色,
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
圣泽阳和宜宴乐,年年捧日向东城。

日用

译文

乘时迎气正璿衡
顺应时节迎接春气,玉衡星端正指引方向
灞浐烟氛向晚清
灞水浐河雾气缭绕,暮色中更显清朗
剪绮裁红妙春色
裁制绮罗般的绚丽春色
宫梅殿柳识天情
宫中的梅殿前的柳知晓天意
瑶筐彩燕先呈瑞
玉筐中的彩燕率先呈现祥瑞
金缕晨鸡未学鸣
金线绣的晨鸡还未学会啼鸣
圣泽阳和宜宴乐
圣恩如阳光和煦适宜宴饮欢乐
年年捧日向东城
年年捧着朝阳走向东城

词语注释

璿衡(xuán héng):玉衡星,北斗七星之一,古人用以观测天象
灞浐(bà chǎn):灞水和浐河,长安附近的河流
瑶筐(yáo kuāng):玉制的筐,此处指精美的礼器
金缕(jīn lǚ):金线,此处指用金线刺绣的图案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创作背景

宫廷礼乐与天时相应

此诗作于唐代立春时节,乃应制奉和之作。玄宗时期,立春迎气为重要宫廷典礼,《旧唐书·礼仪志》载"每岁立春,祀青帝于东郊",诗人随驾游苑时,以璿衡(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开篇,暗合《周礼》"以玉作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的典故,彰显帝王顺应天时的统治合法性。

长安地理意象的运用

"灞浐烟氛"实指长安八水中的灞河、浐河,《三辅黄图》记载此二水为皇家游幸之地。晚清烟霭的描绘,既符合立春薄暮的物候特征,又暗用张衡《西京赋》"缭垣绵联,四百余里"的意境,将自然景观与皇权威仪交融。

节令物候的艺术重构

诗中"剪绮裁红""彩燕晨鸡"等意象,源自唐代立春习俗。《岁时广记》载:"立春赐彩花树、金鸡幡",而"瑶筐彩燕"更直接化用《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剪彩为燕戴之"的民俗。诗人将民间节庆升华为宫廷祥瑞,符合应制诗"体物寓颂"的创作要求。

宴游文学的盛世图景

末联"圣泽阳和"直指玄宗《立春游苑迎春》原唱,开元时期多此类游宴诗,《开天传信记》载玄宗"每岁登春,必宴侍臣于东城",诗中"捧日向东城"既实指长安东内苑位置,又暗含《春秋感精符》"人主与日月同明"的颂圣传统。

文体风格的典型特征

全诗严守七言律体格律,中二联工对精妙,"剪绮"对"宫梅","瑶筐"对"金缕",体现唐代应制诗"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元稹语)的特点。结句"捧日"意象源自《魏书》程昱"捧日之诚"典故,完成从自然节令到政治隐喻的升华。

赏析

春日的宫廷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流动的盛宴图卷。首联"乘时迎气正璿衡"以天文仪象起笔,将立春节气与宇宙秩序相连,《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指出此句"彰显天人感应之思",而"灞浐烟氛"的暮色清景,则为全诗铺设出朦胧而庄严的时空背景。

诗人以"剪绮裁红"的巧思比拟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认为这一意象"将自然造化比作能工巧匠",宫梅殿柳的拟人化描写更被《唐五代诗鉴赏》赞为"赋予草木以灵性,暗含承恩知遇的深意"。瑶筐彩燕与金缕晨鸡的对照尤为精妙,前者已衔来祥瑞,后者犹自噤声,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解读此乃"以物候差异展现春意的渐进之美"。

尾联"圣泽阳和"二句将宴乐升华为政治清明的象征,《全唐诗歌鉴赏》称其"将节令诗传统的颂圣主题,转化为对天地人伦和谐共生的礼赞"。那"年年捧日"的仪式性动作,被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阐释为"以空间方位(东城)呼应时间循环(立春),完成天人秩序的诗意建构"。

全诗在富丽精工的辞藻下,暗藏著对宇宙节律的敬畏。台湾学者欧丽娟指出:"彩燕晨鸡等意象群,实为唐代立春幡胜习俗的诗意再现",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宁则认为"宴乐描写中蕴含《礼记·月令》的古典精神,使应制诗获得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以微物见大化"的笔法,正是盛唐宫廷诗"雍容中见灵动"的典范。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评:

"此诗以'璿衡'喻天时,'灞浐'状地理,开篇即见皇家气象。'剪绮裁红'句化静为动,将春色拟作织锦天工,较之寻常咏春更显精妙。后联'彩燕''晨鸡'对仗中暗藏时序推移,未鸣之鸡尤见新春初至的矜持,的是应制体中之神品。"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七句'圣泽阳和'四字,尽括全篇要义。唐人应制多雕琢之病,此作独以'宫梅殿柳识天情'七字得自然之趣,梅柳岂真识情?实乃诗人以慧心照物也。结句'捧日'意象,既合立春节候,复寓臣子忠忱,双关之妙,非老于文学者不能道。"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析:

"通篇不着一字俗艳,却将迎春宴乐写得雍容华贵。'瑶筐彩燕'句尤见巧思,以闺阁针黹之事入朝廷典制,刚柔相济,正如杜审言'绾雾青条弱'之句,能以纤丽笔致写宏大气象。金缕鸡鸣之喻,更暗合《诗经·女曰鸡鸣》遗意,使典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