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元夜六首(一作夜游诗)

2025年07月05日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
鳷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
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珠幰驾青牛。
骖驔始散东城曲,倏忽还来南陌头。
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
最怜长袖风前弱,更赏新弦暗里调。
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
犹惜路傍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

崔液

译文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玉制的漏壶和银制的计时器啊,请别催促时光流逝;城门上的铁锁金栓彻夜敞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哪户人家看到明月还能安然闲坐?哪个角落听闻灯火辉煌不来观赏?
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佛前神灯如百轮光华绽放,佛像雕塑以七种珍宝装饰。
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
光影中仿佛听见佛陀说法,虚空中似有玉色光芒流转。
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
今年春景更胜往年,今夜风光最是动人。
鳷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
鳷鹊楼前新月圆满,凤凰台上华灯初上。
金勒银鞍控紫骝,玉轮珠幰驾青牛。
金马勒银马鞍驾驭紫骝马,玉饰车轮珠帘车帷乘坐青牛车。
骖驔始散东城曲,倏忽还来南陌头。
车马刚从东城街角散去,转眼又出现在南边路口。
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
贵族子弟意气风发,不论是否相识都相互邀约。
最怜长袖风前弱,更赏新弦暗里调。
最爱那长袖在风中轻摆,更欣赏新谱的乐曲暗中调音。
星移汉转月将微,露洒烟飘灯渐稀。
星河移位月光渐暗,夜露轻洒烟雾飘荡灯火渐稀。
犹惜路傍歌舞处,踌蹰相顾不能归。
依然留恋路边的歌舞之地,徘徊四望不忍归去。

词语注释

玉漏银壶:古代计时器具,漏壶以玉装饰,壶身银制
鳷鹊(zhī què)楼:汉代宫观名,此处代指华美楼阁
骖驔(cān diàn):古代四马驾车时两旁的马,此处泛指车马
珠幰(xiǎn):用珍珠装饰的车帷
紫骝(liú):紫色骏马
踌蹰(chóu c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长安城,恰似一幅缀满明珠的锦绣画卷。崔液提笔写下《上元夜》组诗时,正值唐玄宗执政的鼎盛时期,朱雀大街的灯火将夜空映照得恍如白昼。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玄宗为庆贺国泰民安,特许上元节开宵禁三日,金吾卫撤去铁锁,任百姓彻夜游赏——这便有了"铁关金锁彻明开"的盛世注脚。

诗人穿行在光影交织的街巷中,佛寺前的百轮神灯缀满七宝(典出《法华经》),光影里似有梵音缭绕;鳷鹊楼与凤凰台(汉代宫阙遗迹)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此刻都沐浴在新月与灯烛交织的柔光里。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描绘的"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景象,在此得到更鲜活的延续。

贵族子弟的金勒银鞍(唐代贵族马具规制见《唐六典》)与青牛驾着的玉轮车(暗合老子出关典故)在街衢中交错,东市与南陌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动。那些长袖善舞的伎人(唐代教坊制度下的专业舞者)与暗调新弦的乐师,共同演绎着《霓裳羽衣曲》般的盛世华章。

当星汉西移、露湿罗衣,诗人仍踟蹰在渐稀的灯火中。这六首诗如同六幅工笔重彩的宫廷画,将唐代上元节"千门开锁万灯明"(张祜诗句)的盛况,永远定格在华夏文明的记忆里。

赏析

灯火如昼的盛景在诗句中次第绽放,诗人以金玉为笔,勾勒出大唐上元夜的华美卷轴。"玉漏银壶"与"铁关金锁"的意象对举,暗含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宫廷计时的精妙器具拦不住百姓彻夜欢游的脚步,森严城门在佳节前也要洞开。这恰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以皇家器物起兴,却落脚于市井狂欢,展现盛唐特有的开放气象。"

佛灯与俗世灯火在第二联中完成神圣与世俗的交融。"百轮张"的佛火如莲花绽放,"七宝装"的佛像被光影赋予生命,空中似有佛陀玉毫金光与人间烟火共舞。学者傅璇琮指出此联"将宗教庄严转化为节日美学,体现唐人‘以俗为雅’的独特诗学追求"。月光与灯影的虚实相生间,盛唐人的精神世界豁然开朗。

春色与灯光的媾和催生出第三联的视觉盛宴。"鳷鹊楼"与"凤凰台"两个汉唐典故的并置,让历史辉煌叠印在当下欢愉之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评此联:"以建筑意象承载时空穿越感,新月如旧而宝灯常新,暗含对盛世永续的期许。"紫骝青牛的车马意象在第四联中更添流动的韵律,东城与南陌的空间转换,恰似电影蒙太奇般展现京城夜游的盛况。

王孙公子与平民百姓在第五联达成奇妙和解。"长袖风前弱"的纤柔与"新弦暗里调"的含蓄,被程千帆解为"阶级隔阂在节日中的暂时消弭"。尾联"星移汉转"的苍茫里,那些徘徊不去的身影,正如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所述:"用灯火渐稀反衬沉醉之深,以空间的不忍离去隐喻对时光流逝的永恒惆怅。"

全诗如一部流动的敦煌壁画,金碧青绿间跃动着盛唐的脉搏。每个意象都是多棱的水晶,折射着宗教与世俗、历史与现实、贵族与平民的多重光彩。这恰是闻一多所言"宫体诗的自赎"——在华丽辞藻下,跃动着鲜活的生命力与普世的人文关怀。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组诗:"崔液《上元夜》六首,如六幅金碧山水,逐层点染,满目繁华。其写景处,飞光流采;其传情处,曲尽游人心绪。"尤其称道"谁家见月能闲坐"二句:"以反问作渲染,顿令太平气象扑面而来,较直写灯火之盛更觉灵动。"

明代文学家杨慎《升庵诗话》评点第三首云:"'鳷鹊''凤凰'一联,熔汉宫典与眼前景于一炉。月满灯燃之间,自有一段承平气象在。七宝装、玉毫光等语,非止摹状佛灯,实暗写开元盛世之粲然文华。"

近代词学大师唐圭璋特别推许末章:"'星移汉转'四字写尽良宵将逝之怅惘,而'踌蹰相顾'尤见唐人风致。较之苏味道'暗尘随马去'之句,更多三分缠绵不尽之意。"

当代学者葛晓光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分析其艺术特色:"六首联章如走马灯般展现上元全景:以'玉漏银壶'起,至'灯渐稀'终,时空流转自然。其妙处在于既作金碧辉煌的大写意,又有'长袖风前弱'的工笔细描,更兼'不论相识也相邀'的市井温情,可谓三维立体的盛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