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的江南,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建康城外秦淮河畔的垂柳才抽出新碧,便有北归的鸿雁掠过六朝金粉地的天空。彼时梁简文帝萧纲正于东宫召集文士唱和,宫廷诗人崔湜执笔写下《代春闺》时,案头还摊开着《玉台新咏》里那些绮丽的闺怨诗。
史载梁武帝晚年沉迷佛法,朝政渐弛,边关将士往往戍守经年不得归。诗中"玉关遥遥"与"渔阳万里"的意象,恰与《梁书·侯景传》中"缘江戍防,相继骚动"的记载暗合。诗人以金闺绿苔、檐燕双栖的细腻笔触,勾勒出南朝贵族女子独守空闺的寂寥。那面蒙尘的青铜镜,或许正映照着当时建康城内无数因战事而离散的婚姻。
值得注意的是"青楼"意象在此处仍保留着汉代以来"豪门闺阁"的本义,与后世烟花之地的隐喻迥异。罗衣徒香的叹息里,藏着永明体诗歌向宫体诗过渡的审美痕迹——就像钟嵘《诗品》所言"情必极貌以写物",将征人思妇的古老主题,化作梁陈宫闱中一缕带着脂粉气的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