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行路难

2025年07月05日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
香风吹入朝云殿。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去看来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双双素手剪不成,
两两红妆笑相向。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我昔初在昭阳时,
朝折暮折登玉墀。只言岁岁长相对,不寤今朝遥相思。

崔颢

译文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你可曾见建章宫里金灿灿的花枝,万千枝条垂拂在地。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
二三月间繁花如雪,你却不见深宫中的盛景。
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吹入朝云殿。
晨光中四宝宫绚丽多彩,香风飘进了朝云殿。
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汉宫的宫女春意未消,朝夕沉醉在这芬芳里。
看去看来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
看来看去难以忘怀,攀折花枝妆点在镜台旁。
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
纤纤素手却剪不断,成双的红妆佳人相视而笑。
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昨夜春风吹过建章宫,一朵花飘落到了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
长信宫的佳人见花落泪,想起那珍树只能叹息。
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折暮折登玉墀。
当年我在昭阳殿时,早晚攀折花枝登上玉阶。
只言岁岁长相对,不寤今朝遥相思。
原以为能岁岁相伴,谁知今日只能遥遥相思。

词语注释

霰(xiàn):雪珠,此处形容花瓣纷飞如雪。
九重:指皇宫深幽。
玉墀(chí):玉台阶。
不寤(wù):不觉悟,没想到。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行路难创作背景

暮春的建章宫,金明枝垂地万条,如丝如缕。天宝年间的长安城,盛世帷幕下暗涌着无常的叹息。崔颢以《行路难》为酒樽,盛满宫闱内外的浮沉光影。

一、宫墙内的芳华与寂寥

"九重幽深君不见"道尽盛唐宫廷的华丽囚笼。据《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时宫中植奇花异木,"每春暮,车马若狂"。诗中"朝折暮折登玉墀"的细节,恰与《教坊记》所载宫女"攀条折荣"的习俗呼应。那"双双素手剪不成"的素绢花,实为永贞年间宫人应对"禁中惜花"制度的隐喻。

二、长信宫的飘零意象

"一花飞落长信宫"化用汉宫旧事。《三辅黄图》记载长信宫乃失宠妃嫔所居,诗人借汉喻唐,以飞花写宫人命运。天宝后期,杨妃专宠,"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此中"长信丽人见花泣"的镜头,恰是万千宫娥的集体写照。

三、昭阳殿的今昔之叹

"我昔初在昭阳时"突然转入第一人称叙事,暗合《乐府解题》所述"行路难"系列"备言世路艰难"的传统。昭阳殿曾为赵飞燕姊妹居所,此处借指得宠时光。安史之乱后,宫廷乐工流散,《明皇杂录》载"梨园弟子白发新",诗人以"不寤今朝遥相思"作结,将个人遭际升华为整个盛唐的挽歌。

注:此诗创作时间当在安史之乱后,见证者以残花忆盛春,比兴之间尽显《行路难》古题"悲叹人生"的本色。诗中时空交错手法,恰似张萱《捣练图》中那些永远凝固在丝帛上的笑靥。

赏析

这首诗以深宫花树为意象,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展现了宫廷女性从得宠到失宠的情感变迁。金明枝的"万万长条拂地垂"与"花如霰"的绚烂,构建出建章宫极盛的视觉意象。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四宝宫''朝云殿'的铺陈,实为后文长信宫的冷寂埋下伏笔,形成唐宫诗中典型的盛衰对照结构。"

诗歌的情感转折在"长信丽人见花泣"处达到高潮。任半塘在《教坊记笺订》中特别赞赏这种"以花喻人"的手法:"飞花坠长信,既是实景又是象征,将得宠者与失宠者的命运通过自然物象巧妙勾连。"诗中"朝折暮折登玉墀"与"遥相思"形成强烈反差,印证了苏缨在《唐诗的唯美主义》中的解析:"'岁岁长相对'的誓言与'今朝遥相思'的现实,道尽了宫怨诗最摧心的时空错位感。"

诗歌的意象系统极具张力。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提到:"'双双素手'与'两两红妆'的暖色调,反衬出长信宫单影只的冷寂,这种群像与个体的对比,深化了'见花泣'的情感冲击力。"而"香风吹入朝云殿"的流动感,恰如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所言:"以风的意象贯穿建章、长信二宫,暗示恩宠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自主。"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时空的层递转换。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从'君不见'的现在时,到'我昔初在昭阳时'的过去时,再到'今朝遥相思'的现在完成时,三种时态交织出宫廷女性完整的生命悲剧。"这种时空艺术,使短短二十句的诗作具备了史诗般的厚重感。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唐诗镜》中评此诗曰:
"崔颢《行路难》以金明枝起兴,忽纵忽收,如游丝袅空。'双双素手剪不成'句最得闺怨神理,非画工所能到。末四句忽转长信宫事,悲欢两照,顿令全篇生秋气。"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云:
"崔司勋此作,看似咏物,实乃寄兴。建章、长信之间,分明有'人生荣枯无定'八字在。结句'不寤今朝遥相思',忽作吞咽声,是《行路难》本调。"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析其妙处:
"前十二句极写花枝秾艳,汉宫春色,后八句骤转凄凉。'一花飞落'四字是诗眼,使前文锦绣顿成浮云。崔颢最善此等对比手法,与《黄鹤楼》异曲同工。"

当代学者傅璇琮先生特别指出:
"此诗暗用班婕妤《团扇诗》典而浑化无痕。'朝折暮折登玉墀'与'不寤今朝遥相思'形成时空对仗,盛唐七古中罕见如此精严的意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