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

2025年07月05日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缅惟翦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九龄

译文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
恭和圣驾临幸晋阳宫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
隋朝末年丧失天运,四方百姓遭受苦难
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先祖高举义旗,天地人三界都得安宁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圣明时代将赐福泽,帝王基业成就艰难
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乱臣贼子未能改变天命,历法终究回归正轨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
那汾水畔是帝王故里,雄伟都城确实繁荣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正月初始巡视疆土,诸侯陪伴圣驾出行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
霸业遗迹留在沛宫,昔日礼仪重现汉官威仪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唐尧遗风何等深远,舜帝典章更加广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
家家户户重现生机,城城争献牛酒庆贺
缅惟翦商后,岂独微禹叹
追思周代商政之后,岂止大禹一人感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
三代圣王已归天界,万年功业永不磨灭
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崇敬先祖是我皇德,天文祥瑞众人仰望

词语注释

罹(lí):遭受
三灵:指天、地、人
申锡:重复赐予
郁盘:繁盛盘绕
清銮:皇帝车驾
枌榆:故乡的代称
翦商:指周代商政
三后: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城柳絮纷飞,玄宗皇帝銮驾正行进在通往晋阳宫的官道上。张说执笔随侍,望见远处汾水如带,不禁想起百年前隋末动荡的烽烟——"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的惨状犹在史册。此时车驾碾过黄土古道,惊起群鸟掠过麦田,恰似当年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时惊破乱世的义旗。

晋阳宫阙的鸱吻在朝阳中闪着金光,这座"彼汾惟帝乡"的龙兴之地,见证着大唐三代帝王的伟业。张说凝视宫墙上未褪的隋代彩绘,笔端流淌出"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的感慨。侍从们正张设着仿汉官旧仪的帷幕,恍惚间沛庭霸迹与舜典遗风在此重叠,连空气中飘散的枌榆香气,都带着《诗经·唐风》的古老韵律。

当玄宗在故殿举行祭祖典礼时,张说看见年轻皇帝仰望祖庙的侧脸,忽然明白这"一月朔巡狩"的深意——正如他在尾联所书"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这次巡幸不仅是地理空间的移动,更是对历史纵深的朝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在烛火中明灭,仿佛三后在天之灵正凝视着这个完成"翦商"伟业的新时代。

赏析

这篇奉和应制诗以恢弘的笔触勾勒出大唐王朝的立国气象,通过时空交叠的意象群与典重雅正的语言风格,展现了张说作为开元名相的政治情怀。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此诗将巡狩典仪与王朝正统性论述完美结合,体现了盛唐应制诗‘雅颂之声’的典型特征。"

诗歌开篇即以"隋季失天策"与"皇祖称义旗"构成强烈历史对照,形成王朝更替的宏大叙事框架。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分析道:"‘三灵皆获安’五字精警,既暗用《尚书》‘三辰旗旗’典故,又以天象喻人事,昭示李唐得位之正。"这种天命观贯穿全篇,如"历在终履端"化用《易经》"履端于始",暗示新朝历法重订的政治象征。

中间八句通过空间意象的精心布置构建出立体化的盛世图景。钱志熙在《唐诗近体源流》中赞叹:"‘彼汾惟帝乡’一组对句,以汾水之曲与雄都盘郁相映,既实写晋阳形胜,又暗合《诗经·魏风》地理记忆,空间书写中渗透着文化认同。"而"一月朔巡狩"以下六句,台湾学者吕正惠认为:"巧妙糅合《尚书·舜典》巡狩制度与汉高祖还沛典故,使当代帝王活动获得双重历史镜像的映照。"

诗歌后半转入对民情风俗的观照,"枌榆复"与"牛酒欢"的细节选取备受历代评家称道。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户蒙’二句看似平实,实得《诗经·豳风》遗意,以桑梓共饮之乐见政通人和。"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则特别关注"缅惟翦商后"的用典深意:"此处将周灭商与夏禹功业并置,既强化李唐继周承夏的正统性,又暗含对‘微禹叹’所代表忧患意识的超越。"

结尾四句在天人感应中达到情感高潮。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批注:"‘三后在天’用《诗经·下武》‘三后在天’句,而‘天文仰观’更进一层,将祖先崇拜与天命观凝练为盛唐特有的宇宙意识。"现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总结道:"此诗以经史为骨、以气象为神,在巡狩题材中注入‘尊祖配天’的深刻思想,堪称初盛唐过渡期庙堂文学的典范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张九龄此作以雄浑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盛赞:"燕公此篇,如黄钟大吕之音,其气象之宏阔,直追汉魏风骨。"诗中"隋季失天策"至"王业成艰难"八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叙隋唐易代之由,字字如千钧之重,而'三灵皆获安'五字,尤见太宗拨乱反正之功。"

"彼汾惟帝乡"以下十二句,明代李攀龙《唐诗选》批注:"移步换形处,俱见匠心。'霸迹''旧仪'一联,化用高祖典故而不着痕迹,此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特别"唐风思何深"二句,王夫之《唐诗评选》称其:"以舜典喻唐制,温柔敦厚而不失讽喻,得风雅之正。"

末段"缅惟翦商后"至终篇,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曰:"收束处如群山万壑赴荆门,将颂圣之情与鉴史之思熔铸一炉。'天文皆仰观'五字,既实写晋阳宫观象之制,复暗喻天道昭昭,可谓一笔作两笔写。"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更指出:"全诗以气运词,骨力遒劲,实开盛唐七古先声,宜为后世奉和应制之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