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湘江,碧波潆洄如带,环绕着苍翠的南岳衡山。韩愈自阳山北归途经潭州,伫立船头极目远眺,但见两岸青山在粼粼波光中流转,化作天地间一抹亘古的青色。这位刚经历贬谪之痛的诗人,此刻凝望的不仅是山水,更是宦海浮沉的倒影。
史载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因《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触怒权贵,被贬连州阳山令。三年后遇赦北归,湘江成为他精神涅槃的见证。诗中"怀禄未能已"道出唐代士人的永恒困境——济世理想与仕途险恶的撕扯。那烟霭中的沙洲与春色相宜,却衬得夜猿哀鸣愈发刺心,恰似诗人表面平静下的郁勃不平。
当孤舟融入暮色,韩愈将贬谪生涯的千头万绪都付与滔滔江水。"浮没从此去"既是随波北去的实写,更是对人生飘泊的哲学观照。在盛唐向中唐转折的历史节点上,这首五律以清峻笔法,将个人际遇与湘楚山水熔铸成永恒的文人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