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烟雨漫相催,一纸风雅寄远晖。张九龄此诗作于开元盛世,恰是唐王朝经略岭南的关键时期。广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海峤"二字道尽唐人对南疆既陌生又向往的复杂心绪。
史载开元四年(716年),九龄主持开凿大庾岭新路,亲身踏勘湘粤通道。诗中"经过正中道"非虚言,实指这条连接中原与岭南的官道。彼时贬谪岭南者众,诗人以"心逐书邮"的巧思,将唐人"邮筒传诗"的风尚化入离情。
"世网婴"三字尤见深意。《唐会要》载开元年间岭南置五府经略使,诗人或许暗喻朝廷对南疆的经略如网。末句"缘义不缘名"更显盛唐气度——广州都督府当时统管海外诸国朝贡事务,九龄以儒家义理超越功利之名,恰合玄宗"怀柔远人"的治边方略。
绢纸间犹见岭南瘴雾与洞庭波光交织,一诗成而大唐南北血脉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