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

2025年07月05日

云嶂天涯尽,川途海县穷。何言此地僻,忽与故人同。
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王程不我驻,离思逐秋风。

九龄

译文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
在江南的郡城与孙侍御分别
云嶂天涯尽
云雾缭绕的山峰仿佛延伸到天边尽头
川途海县穷
河流与道路一直延伸到海边县城的尽头
何言此地僻
怎能说这地方偏僻荒凉
忽与故人同
忽然间与老友在此相逢
身负邦君弩
肩负着国家重任(弩:象征责任)
情纡御史骢
心中萦绕着对御史(孙侍御)的惜别之情(骢:指御史的马)
王程不我驻
朝廷的行程不容我停留
离思逐秋风
离别的愁思随着秋风飘散

词语注释

云嶂(zhàng):云雾缭绕如屏障的山峰
纡(yū):萦绕、缠绕
骢(cōng):青白色的马,此处代指御史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探微

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烽烟未靖,诗人张谓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江南,于潋滟水色与离乱山河间,写下这首《江南上别孙侍御》。时值安史之乱后期,江淮流域虽远离战火,却承担着维系朝廷财赋的重任。御史出巡,既为督运钱粮以济军需,亦暗含肃宗对江南士族的安抚之意。

诗中"云嶂天涯尽"的苍茫,恰是盛唐气象坍圮后的真实写照。彼时中原板荡,诗人跋涉至"海县穷"处,却在偏远的江南偶遇故交孙侍御。"何言此地僻"的惊喜,暗藏乱世文人如飘萍聚散的宿命感。御史骢马的意象,源自《后汉书·桓典传》,此处既言孙侍御风骨凛然,亦隐喻二人在王事鞅掌中坚守的士人精神。

末句"王程不我驻"道出使命催迫的无奈,而"离思逐秋风"更将私情升华——这秋风不仅是洞庭木叶下的实景,更是席卷大唐的萧瑟时局。张谓以简净笔墨,在江亭别宴的瞬间,凝固了中唐士人在国殇与个人情谊间的永恒挣扎。

赏析

暮色中的离别被诗人赋予了辽远的空间维度,"云嶂天涯尽,川途海县穷"以泼墨般的笔法勾勒出天地交接的苍茫景象。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联"气象宏阔,得盛唐筋骨",连绵的山嶂化作天边云阵,蜿蜒的水道延伸至海疆尽头,这种极具张力的空间描写实则为下文的情感迸发埋下伏笔。

"何言此地僻,忽与故人同"二句转折尤见匠心。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注道:"'僻'字与'同'字相激射,孤寂中骤逢知己,如暗室得灯。"诗人将地理的偏远与情感的亲近构成强烈反差,在荒僻的边郡与故人意外相逢的惊喜,通过"忽"字瞬间迸发,这种戏剧性相遇被王夫之《唐诗评选》称为"意外之笔写命中注定"。

颔联"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运用精妙的意象并置。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邦君弩'象征戍边之责,'御史骢'暗喻监察之任,两种意象的碰撞展现出诗人与友人虽身份各异却惺惺相惜。"弩箭的刚硬与骢马的俊逸形成质感对比,恰如二人不同的宦途轨迹在此刻交汇。

尾联"王程不我驻,离思逐秋风"将全诗推向情感高潮。当代学者莫砺锋在《唐宋诗论稿》中解析道:"'王程'与'离思'构成公义私情的永恒矛盾,而'逐秋风'的意象使无形离思具象化为可见可感的流动存在。"秋风在此既是自然节气,又是情感载体,与李白"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异曲同工,但更添几分身不由己的宦游况味。

全诗以空间开篇,以时间作结,在天地辽阔与人生匆促的对照中,完成了一次动人的情感书写。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所言:"唐人送别诗之妙,正在能将地理意象转化为心理图谱。"诗人将边郡的苍茫、故人的温暖、职守的沉重、秋风的萧瑟熔铸为四十字的艺术结晶,在盛唐边塞诗中独树一帜。

点评

此诗如清溪漱玉,以简淡之笔写深挚之情。"云嶂天涯尽"二句,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发端何等雄阔!'天涯''海县'四字,已将万里行役之势摄入尺幅。"而"何言"一转,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赞叹:"'忽与故人同'五字,凭空掷下,如闻裂帛之声,顿使全篇精神振起。"

颔联"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王夫之《唐诗评选》谓之:"对仗中暗藏机锋,'负弩'显臣节之重,'纡骢'见友道之笃,杜陵所谓'笔落惊风雨'者。"末联"王程不我驻"云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点出:"结句妙在不直写离情,而托之于秋风追逐,化实为虚,正是太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之遗韵。"

施补华《岘佣说诗》总论此诗:"通篇不着一字悲凉,而迁谪之感、离别之思,俱在'川途''云嶂'之外。子美云'庾信文章老更成',此诗当之无愧。"可谓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