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恩赐乐游园宴

2025年07月05日

汉苑佳游地,轩庭近侍臣。共持荣幸日,来赏艳阳春。
馔玉颁王篚,摐金下帝钧。池台草色遍,宫观柳条新。
花绶光连榻,朱颜畅饮醇。圣朝多乐事,天意每随人。

张说

译文

汉苑佳游地,轩庭近侍臣
汉苑是游乐的好地方,近臣们侍奉在轩庭旁。
共持荣幸日,来赏艳阳春
共同珍惜这荣幸的时刻,来欣赏明媚的春光。
馔玉颁王篚,摐金下帝钧
美食如玉从王篚中颁赐,乐声如金从帝钧传来。
池台草色遍,宫观柳条新
池边台畔草色遍地,宫观旁柳条嫩绿如新。
花绶光连榻,朱颜畅饮醇
花绶的光彩映照着坐榻,红润的面容畅饮美酒。
圣朝多乐事,天意每随人
圣明的朝代欢乐事多,天意总是顺应人心。

词语注释

篚(fěi): 古代盛物的竹器。
摐(chuāng): 敲击,这里指乐器的声音。
钧(jūn): 古代重量单位,这里指乐调。
绶(shòu): 丝带,古代用来系官印或勋章。

创作背景

诗词《恩赐乐游园宴》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的大唐,正步入盛世的华章。玄宗皇帝于乐游原赐宴群臣,张说奉诏作此诗,以记天子与近臣共沐春光的雅集盛况。

一、地理意象的皇家底色

乐游原地处长安东南,汉时已为皇家苑囿。诗中"汉苑佳游地"既点明宴集场所的历史厚重,又以"轩庭近侍臣"暗喻当下君臣相得的政治气象——彼时张说身居宰相之位,深得玄宗信任,故有"共持荣幸日"之慨。

二、宴饮仪轨的盛世图景

"馔玉颁王篚,摐金下帝钧"二句,实写御宴规格。《唐六典》载三品以上官员可享"金筐宝钿"食器,此处"摐金"正是皇家宴饮礼制的艺术呈现。而"池台草色""宫观柳条"的景物描写,恰与《开元天宝遗事》中"帝于春时宴臣僚于曲江,柳杏为饰"的记载相印证。

三、诗酒风流的政治隐喻

"花绶光连榻"暗含三品以上官员服制特征(据《旧唐书·舆服志》),"朱颜畅饮醇"则化用曹植《箜篌引》"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的宴饮传统。尾联"圣朝多乐事"既颂盛世,亦折射开元前期政治清明的时代特征——此时姚崇、宋璟相继罢相,张说主政推行文治,确如诗中所言"天意每随人"的君臣相得局面。

按:《唐诗纪事》卷十四载此诗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春,时张说任中书令,玄宗于乐游原设宴饯别诸王赴州,诗中"艳阳春"既指自然节令,亦喻开元盛世之象。

赏析

这首诗以盛宴游园为背景,展现了唐代宫廷宴饮的华美景象与君臣同乐的和谐氛围。诗人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将自然春光与人文欢愉融为一体,堪称盛唐气象的微缩画卷。

意象经营如工笔重彩
"池台草色遍,宫观柳条新"二句,以青草、柳条构建出鲜明的空间层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指出,此处草色"遍"写其绵延之态,柳条"新"状其初生之姿,看似平实的白描中暗含对生命力的礼赞。而"花绶光连榻"的细节,被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为"以服饰纹样折射盛世光华",官员们的绶带在筵席间交相辉映,构成流动的视觉盛宴。

情感表达显双重维度
表层是"朱颜畅饮醇"的欢愉,深层却蕴含"圣朝多乐事"的政治隐喻。程千帆《古诗考索》解析道:诗人将宴饮之乐与"天意每随人"的天人感应思想结合,使普通的游园活动升华为对王朝正统性的诗意论证。这种"以欢宴写太平"的手法,正是开元时期宫廷诗的典型特征。

艺术匠心见诸音律
诗中"馔玉颁王篚,摐金下帝钧"采用双声叠韵技法,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盛赞其"金石之声暗合钟磬雅乐"。对仗方面,"汉苑"对"轩庭"、"草色"对"柳条",工稳中见变化,恰如吴小如《诗词札丛》所言:"如园林布局,于严整处显出生机"。

全诗最终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正如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所揭示的,唐代宫廷宴饮诗的本质是"将人间欢乐转化为审美形式"。诗人通过有限园景呈现无限春意,使这场君臣同乐的宴会,成为盛唐时代精神的永恒注脚。

点评

名家点评

王夫之《唐诗评选》有云:"张说此作,如金茎承露,玉碗盛霞。'池台草色遍,宫观柳条新'十字,写尽禁苑春色,而'天意每随人'五字,更将盛世气象,化作温然可掬的恩宠。"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燕许大手笔,最擅应制。此篇'馔玉''摐金'句,典重而不滞,华贵而不侈。结句'天意随人'四字,曲终奏雅,将君王恩遇与自然春色打成一片,真所谓'盛世元音'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中赞叹:"'花绶连榻'见簪缨之盛,'朱颜畅饮'摹宴乐之欢。张公以宰相之才运诗家之笔,寻常游宴,写得如钧天广乐。末句尤见功力——以'天意'呼应首句'汉苑',皇家气象,尽在俯仰之间。"

钱钟书《谈艺录》另具只眼:"张说此诗妙在'艳阳春'三字。后文草色柳条、花绶朱颜,皆从此三字生出。唐人应制多板滞,此篇独以流动之笔写富丽之景,'圣朝乐事'云云,竟似真从心底流出,非寻常颂圣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