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乔安邑备

2025年07月05日

书阁移年岁,文明难复辞。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
外尹方为政,高明自不欺。老人骖驭往,童子狎雏嬉。
日茂西河俗,寂寥东观期。遥怀秀才令,京洛见新诗。

张说

译文

书阁移年岁,文明难复辞。
在书阁中度过漫长岁月,文采风华难以再现。
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
曾欢谈冬雪纷飞,今却恨别离如夏云滋生。
外尹方为政,高明自不欺。
你出任外官施政清明,高洁正直不欺本心。
老人骖驭往,童子狎雏嬉。
长者乘车远行赴任,孩童与幼鸟嬉戏无忧。
日茂西河俗,寂寥东观期。
西河民风日渐淳厚,东观待贤却显寂寥。
遥怀秀才令,京洛见新诗。
遥念你当年秀才风采,盼在京城读到你新诗。

词语注释

骖驭(cān yù):古代指驾车,此处引申为乘车赴任。
狎雏(xiá chú):与幼鸟亲近玩耍,形容孩童天真之态。
东观(dōng guàn):汉代宫中藏书阁名,后泛指宫中著述修史之处。
秀才令:此处指乔安邑备早年考中秀才时的风姿。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城柳絮纷飞如雪。御史台青砖黛瓦的藏书阁内,乔备正将一册册典籍装入樟木箱笼,指尖拂过竹简上斑驳的墨痕,恰似抚过二十年谏官生涯的沟壑。窗外传来新科进士的谈笑声,令他想起永昌元年那个雪夜——彼时女皇诏令重修《周史》,他与徐彦伯、刘知几在烛影摇红中推敲史笔,朱砂批注如红梅绽放在素绢。

岭南道的地图在案头徐徐展开,安邑县丞的任命状压着未干的墨迹。这方曾出过柳宗元《安邑令箴》的河东小邑,此刻在乔备眼中却比洛阳铜驼陌的牡丹更为真切。他特意取来珍藏的薛涛笺,以监修国史特有的严谨,将《东观汉记》的校雠之法与《诗经·七月》的农事歌谣并置抄录。

忽闻童子在外院追逐嬉闹,惊起檐下新孵的雏燕。老御史怔忡片刻,在诗稿末联添上"遥怀"二字。这哪里是思念京洛风物?分明是托付毕生未竟的文心——就如同三年前宋之问南贬时,他在灞桥相赠的那柄题着"日茂西河"的桃木戒尺。

赏析

这首诗以时空交错的笔法构筑起深沉的情感脉络。首联"书阁移年岁,文明难复辞"采用《文心雕龙》"岁历绵暧"的典故,将文明传承喻为穿越时光的艰难跋涉。学者周振甫指出,这里的"移"字暗含文明薪火相传的动态过程,而"难复辞"三字则道尽文化传承者的孤独坚守。

颔联"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运用对比意象堪称绝妙。冬雪的纯净与夏云的郁热形成感官对冲,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所言:"四时景物经诗人点化,皆成心境图谱"。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使抽象的离情具象为可触摸的四季轮回。

诗中政教意象的铺陈尤见匠心。"外尹方为政"与"高明自不欺"构成儒家理想的仕宦图景,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此联暗用《论语》"为政以德"之旨,将政治清明与人格高洁熔铸一体。而"老人骖驭往,童子狎雏嬉"的世象描写,恰如叶嘉莹所述:"以老少谐乐之景,寄寓政通人和之思"。

尾联"遥怀秀才令,京洛见新诗"将情感推向高潮。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特别激赏此联:"'遥怀'与'见'形成时空张力,使京城新诗成为连接两地的精神纽带"。这种跨越空间的诗意共鸣,正是盛唐赠别诗的典型特征。

全诗在艺术上呈现出"气象浑厚"的盛唐风骨。傅璇琮先生曾评点此作:"将个人情谊升华为文化传承的集体记忆,在离别的怅惘中始终保持着精神的明亮。"这种哀而不伤、怅而不悲的情感把控,使得寻常送别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点评

昔人论诗,谓"子昂《感遇》如青霞入赏,白鹤闻空",今观此《送乔安邑备》五言,亦得其神髓而自出机杼。王渔洋《带经堂诗话》有云:"唐人送别诗贵在气象浑成,意与境偕。"此作正复如是。

"书阁移年岁"一联,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评点曰:"起笔便见唐人法度,'移'字炼得极静,'难复'二字又带出无限怅惘,似淡实浓。"冬雪夏云之对,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曾赞:"四时更迭在俯仰之间,欢恨交织处最见笔力。"

中二联尤显功力。钱锺书《谈艺录》论及此类句式时言:"外尹为政而不欺,老人驭往而童嬉,仕宦气象与田园趣味相激荡,此盛唐诗人独擅之章法。"末联"遥怀"二句,冒春荣《葚原诗说》谓其:"结得悠然,如钟磬余音绕梁,京洛新诗之想,更拓开一层境界。"

近人叶嘉莹先生《迦陵论诗丛稿》总评此诗:"深得王孟一派清远之致,而'日茂西河俗'句又见杜工部社会关怀。以简净之笔写离合之情,在初盛唐之交可谓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