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踏歌词

2025年07月05日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
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
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张说

译文

花萼楼前雨露新
花萼楼前,春雨滋润万物新
长安城里太平人
长安城内,百姓安居享太平
龙衔火树千灯艳
龙形彩灯口衔火树,千盏华灯竞放异彩
鸡踏莲花万岁春
金鸡脚踏莲花灯,象征万载长春景
帝宫三五戏春台
上元夜帝宫搭建春台,君臣同赏百戏乐
行雨流风莫妒来
风雨神灵莫生妒,且容人间庆升平
西域灯轮千影合
西域传来的旋转灯轮,投下千重光影相交融
东华金阙万重开
东华门内皇宫金殿,万道宫门次第开

词语注释

花萼楼:唐代长安著名建筑,位于兴庆宫,是玄宗与兄弟宴饮之所
火树:指元宵节悬挂彩灯的树形灯架
灯轮: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巨型旋转花灯,又称'灯楼'
金阙(què):帝王宫殿,此处特指大明宫

创作背景

踏歌词创作背景考略

盛唐气象的歌舞镜像

此组《踏歌词》当为玄宗开元年间宫廷踏歌活动之写照。据《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花萼楼前灯火辉煌之景,恰是开元盛世最生动的文化注脚。龙衔火树之喻,暗合《明皇杂录》所载"置光焰烛天"的灯轮盛况,西域灯轮与东华金阙的时空对举,折射出唐王朝兼容胡汉的恢弘气度。

上元夜宴的皇家仪典

诗中"帝宫三五戏春台"句,揭示其创作于正月十五上元佳节。考《大唐新语》卷八,玄宗尝于花萼楼"纵宫女数千人观灯","踏歌"本为民间联袂踏地之歌调,经教坊改编后升华为宫廷乐舞。鸡踏莲花之象,实为舞者足踏莲花纹毯的艺境升华,《乐府杂录》称此类舞蹈"以绣画为大莲花,以絁为之"。

长安文化的多元交响

"西域灯轮"与"东华金阙"的意象并置,暗藏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密码。杜佑《通典》载天宝年间"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波斯传来的苏合香与龟兹乐舞在灯火中交融。诗人以"行雨流风"喻指《霓裳羽衣曲》的流动韵律,恰是玄宗改编胡部新声的文学投射。

赏析

《杂曲歌辞·踏歌词》以盛唐气象为底色,用富丽的意象群构建出一幅太平盛世的长安上元夜宴图。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此诗将宫廷节庆的"仪式感"转化为文字中的"视觉奇观",体现了盛唐诗歌"以丽笔写壮怀"的典型特征。

"花萼楼前雨露新"开篇即用双重意象暗喻皇恩——字面是春雨润物,深层指帝王恩泽如甘霖普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在《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中分析道:"'雨露'意象在此完成从自然现象到政治隐喻的升华,与后文'万岁春'形成意识形态的呼应"。而"龙衔火树"与"鸡踏莲花"的对仗,被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誉为"物质性意象的狂欢":鎏金灯笼如蛟龙衔珠,莲花灯盏上金鸡独立,这种超现实的意象组合实则是用艺术夸张再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的"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的宫廷灯会盛况。

第三联"帝宫三五戏春台"转入动态描写,学者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阐释:"'戏'字将庄重的宫廷庆典解构为天人同乐的嘉年华,'行雨流风'的拟人笔法更暗示这是场得到自然神力加持的盛世欢宴"。尾联"西域灯轮"与"东华金阙"的空间对举尤为精妙,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在《唐诗鉴赏集》中评点:"诗人以长安为中心,西接丝绸之路的异域风情,东连蓬莱仙境的东方想象,用灯火为媒介构建出'万国来朝'的帝国想象图景"。

全诗情感演进颇具层次:从花萼楼前的静谧祥瑞,到千灯齐燃的视觉冲击,再到"万重开"的恢弘收束,恰如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所言"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乐舞,在有限篇幅里旋转出无限生机"。这种将政治颂歌转化为美学体验的创作智慧,正是盛唐宫廷诗超越时代的精神密码。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胡应麟《诗薮》评:
    "张说《踏歌词》'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以富丽之笔写升平之象,直摄盛唐魂魄。'西域''东华'一联,更见帝都气象万千,非亲历开元全盛日者不能道。"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帝宫春台之戏,却以'行雨流风莫妒'点染,此等句法最是张公心裁。寻常应制诗必堆砌祥瑞,此作偏带谪仙飘逸,遂使金阙灯轮皆作飞动之态。"

  3. 近代·闻一多《唐诗杂论》析:
    "火树银花不夜天之景,经'龙衔''鸡踏'二语点化,顿生奇趣。张说以宰辅之才运词章之笔,将长安上元夜写成永生不谢的万岁春图,此即所谓'盛唐之音'的典型标本。"

  4. 当代·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解:
    "'花萼楼前雨露新'句,看似平易实藏深意。以自然雨露喻帝王恩泽,不露斧痕。后三联极尽铺排却无滞重感,缘其以'戏春台'为诗眼,始终保持着宫廷踏歌的流动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