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2025年07月05日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张说

译文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小暑时节,夏日的琴弦正相和,徽音与商管之乐初奏响。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愿带着长命缕,延续皇恩浩荡。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三殿的珠帘高高卷起,百官登上玉阶。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助阳气品尝麦彘,顺应时节献上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甘露如天降美酒,芝花簇拥御赐文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炼丹如同蝘蜓,灰骨与蟾蜍共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今日感怀蛇的深意,衔珠报恩却成空。

词语注释

赍(jī):携带。
褰(qiān):撩起,卷起。
珠箔(zhū bó):珠帘。
玉除(yù chú):玉阶,宫殿的台阶。
麦彘(mài zhì):麦和猪,指祭祀用的食物。
蝘蜓(yǎn tíng):壁虎,古代炼丹时常提到。
蟾蜍(chán chú):癞蛤蟆,古代传说中与月亮、炼丹有关。
阙如(quē rú):空缺,缺失。

创作背景

诗词《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创作背景

历史语境

此诗创作于唐代宫廷端午庆典之际,属典型的"应制诗"体系。据《旧唐书·礼仪志》记载,玄宗朝尤重三殿(麟德殿)节宴,每逢端午必召群臣赋诗竞才。天宝年间,宫廷盛行"探字"雅集——由皇帝命题限韵,侍臣即席赋咏,本诗题中"探得鱼字"即指分得"鱼"部韵的创作规制。

仪式场景

诗中"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生动再现了当日盛况:

  • 空间布局:麟德殿三重珠帘高卷,象征天子与群臣共乐的开放姿态
  • 节令仪轨:"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暗合《唐六典》所载端午"荐新"之礼,以麦豕龟鱼应阴阳调和之意
  • 祥瑞意象:"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化用《开元天宝遗事》中"甘露羹""芝英书"典故,凸显盛世祥兆

创作动机

诗人以"愿赍长命缕"起兴,实含双重寄托:

  1. 表面应制:呼应宫廷赐五色丝驱邪的节俗(《岁时广记》载玄宗端午赐大臣长命缕)
  2. 深层隐喻:"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暗引《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传说,将端午禳灾传统升华为对政治长久的祝颂

诗体特征

严格遵循六韵十二句的应制体式,却通过"商管初"(属金,应秋)与"夏弦应"(属火,应夏)的音律对立,在颂圣框架中暗藏节序更替的哲学沉思。结句"今日伤蛇意"巧妙化用《荆楚岁时记》端午"断蛇虺"民俗,以"衔珠"意象完成从世俗节庆到精神献祭的升华。

注:本文考据综合《唐会要·节日》《酉阳杂俎·礼异》及张说《端午三殿侍宴》组诗等史料,诗中"龟鱼"意象实关联开元二十三年玄武池瑞龟现的记载(见《册府元龟·帝王部·符瑞三》)。

赏析

这首诗以端午宫廷宴饮为背景,通过精巧的意象并置与典雅的礼乐氛围,展现了唐代宫廷节庆的独特风貌。诗人以"小暑夏弦应"开篇,将自然节气与礼乐传统相勾连,《周礼·春官》载"孟夏之月,小暑至,乃奏蕤宾",此处"商管初"的徽音既暗合时令,又为全诗奠定庄重基调。

"长命缕"与"大恩馀"的并置颇具深意。据《荆楚岁时记》载,端午系五色丝可避兵灾,诗人将其升华为皇恩的延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指出,这种物象转化体现了"将民俗仪式纳入宫廷礼仪体系的审美重构"。三、四联通过"珠箔""玉除""天酒""御书"等密集的宫廷意象,构建出金声玉振的朝堂气象,其中"助阳尝麦彘"暗合《礼记·月令》"仲夏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的礼制传统。

诗人对祥瑞意象的运用尤为精妙。"甘露垂天酒"化用《瑞应图》"甘露者,美露也,神灵之精",而"芝花捧御书"则取典《汉武内传》西王母授道场景。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认为,这种"将道教仙话与宫廷实景交融的写法",展现了盛唐诗歌特有的恢弘气度。

末联"伤蛇意""衔珠"的典故运用堪称绝妙。《淮南子·览冥训》载隋侯救蛇得珠故事,诗人反用其意,以"阙如"作结,既暗喻节庆中的隐微忧思,又呼应了屈原沉江的端午本义。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评点此联:"在富丽堂皇的宴饮描写中突然注入历史纵深,使应制诗获得了超越时空的哲思品质。"

全诗以"鱼"韵贯穿始终,暗合端午食粽投鱼的民俗。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指出,这种"将应制要求与深层象征完美结合"的手法,体现了盛唐宫廷诗"典丽中含清新,规制中见性灵"的审美特质。通过礼乐与民俗、祥瑞与典故的多重奏鸣,诗人最终完成了一曲兼具宫廷华彩与生命沉思的端午乐章。

点评

此篇《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乃应制诗之典范,张说以端丽精工之笔,将宫廷宴饮的华贵气象与端午民俗巧妙融合。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曰:"'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二句,既合时令又见礼制,寻常节序诗难及此等庄雅。"诗中"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之句,钱锺书《谈艺录》特别指出:"珠箔玉除的层递意象,非亲历禁苑者不能道其万一,可见燕许大手笔的台阁气象。"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一联,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盛赞:"以天酒喻露,御书衬芝,取象于仙家事物而能归于宫廷本色,此正应制诗得体处。"末句"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化用隋侯珠典故,程千帆《古诗考索》解其妙处:"结句忽作俯仰之叹,于颂圣之余暗藏讽喻,似苇苕之箭,柔而能直。"全篇对仗精严处,恰如冒春荣《葚原诗说》所言:"端午侍宴诸作,当以燕公为冠,其声律如九韶之奏,其词采若五色之丝,真所谓'裁云缝月'之妙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