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将赴朔方军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命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增备河西防务,张九龄奉诏作此诗以壮军威。是时大唐国力鼎盛,然突厥余部屡扰北疆,朝廷以"怀柔"与"武备"并重之策经略边陲。
诗中"礼乐逢明主"开篇即显盛世气象,玄宗崇文治亦重边功,故有"韬钤用老臣"之誉,暗指牛仙客虽出身胥吏却得委重任。九龄时任中书令,代王言而制诗,"恭凭神武策"四句以汉喻唐,将朔方军比作周代征伐鬼方的王师,更以"供帐荣恩饯"展现朝廷对戍边将士的隆遇。
"幼志传三略"至"心固道为邻"乃诗人自况。张九龄素以张良自比,此时却以"衰材"谦称,实则抒"许国不谋身"之志。末章"汉保河南地"用武帝收复河套故实,喻唐军卫边之功,"连年大军后,不日小康辰"则折射开元后期"军费渐广"而民生犹裕的时代特征。
此诗熔铸《诗经》"出车"之典与盛唐边塞诗风,天文、礼乐、剑舞等意象层叠,既应制颂圣,又寄寓贤相襟怀。然四年后安禄山兼任平卢节度,九龄谏而不纳,诗中"胡清塞北尘"之愿,终成天宝遗事的一声叹息。
(注:文中牛仙客任职时间、张九龄官职、河套历史参照《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诗作系年从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