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将赴朔方军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恭凭神武策,远御鬼方人。
供帐荣恩饯,山川喜诏巡。天文日月丽,朝赋管弦新。
幼志传三略,衰材谢六钧。胆由忠作伴,心固道为邻。
汉保河南地,胡清塞北尘。连年大军后,不日小康辰。
剑舞轻离别,歌酣忘苦辛。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

张说

译文

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
礼乐昌明幸遇贤明君主,韬略运筹倚重老成之臣。
恭凭神武策,远御鬼方人。
恭敬依凭神武谋略,远征抵御边陲蛮人。
供帐荣恩饯,山川喜诏巡。
饯行帐幕沐浴皇恩荣宠,巡行山川欣逢诏令欢欣。
天文日月丽,朝赋管弦新。
天象昭昭日月辉映华美,朝堂乐章管弦更迭清新。
幼志传三略,衰材谢六钧。
少时志向承袭兵法三略,暮年才疏难负千钧重任。
胆由忠作伴,心固道为邻。
肝胆相照因有忠诚为伴,心志坚定常与正道为邻。
汉保河南地,胡清塞北尘。
汉家固守黄河以南疆土,胡骑肃清大漠以北烟尘。
连年大军后,不日小康辰。
连年征战大军过后,指日可待小康时辰。
剑舞轻离别,歌酣忘苦辛。
剑影翩跹冲淡离愁别绪,歌声酣畅忘却戍边艰辛。
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
始终追慕博望侯之志,以身许国从不计较自身。

词语注释

韬钤(tāo qián):古代兵书《六韬》和《玉钤篇》的合称,代指兵法谋略。
鬼方:商周时期西北部族名,诗中泛指边疆异族。
三略:古代兵书《黄石公三略》,此处指兵法韬略。
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六钧形容极重负荷,喻指重大责任。
博望:指汉代博望侯张骞,象征为国开拓的功勋。

创作背景

诗词《将赴朔方军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命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增备河西防务,张九龄奉诏作此诗以壮军威。是时大唐国力鼎盛,然突厥余部屡扰北疆,朝廷以"怀柔"与"武备"并重之策经略边陲。

诗中"礼乐逢明主"开篇即显盛世气象,玄宗崇文治亦重边功,故有"韬钤用老臣"之誉,暗指牛仙客虽出身胥吏却得委重任。九龄时任中书令,代王言而制诗,"恭凭神武策"四句以汉喻唐,将朔方军比作周代征伐鬼方的王师,更以"供帐荣恩饯"展现朝廷对戍边将士的隆遇。

"幼志传三略"至"心固道为邻"乃诗人自况。张九龄素以张良自比,此时却以"衰材"谦称,实则抒"许国不谋身"之志。末章"汉保河南地"用武帝收复河套故实,喻唐军卫边之功,"连年大军后,不日小康辰"则折射开元后期"军费渐广"而民生犹裕的时代特征。

此诗熔铸《诗经》"出车"之典与盛唐边塞诗风,天文、礼乐、剑舞等意象层叠,既应制颂圣,又寄寓贤相襟怀。然四年后安禄山兼任平卢节度,九龄谏而不纳,诗中"胡清塞北尘"之愿,终成天宝遗事的一声叹息。


(注:文中牛仙客任职时间、张九龄官职、河套历史参照《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诗作系年从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之说。)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典雅的笔触,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典型气象。首联"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开篇即见格局,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礼乐''韬钤'的并置,既体现文武之道,又暗含诗人对明君贤臣理想政治格局的向往"。这种二元对立的艺术手法,贯穿全篇。

颔联"恭凭神武策,远御鬼方人"转入军事描写,"鬼方"的典故运用尤见匠心。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点:"此处化用《诗经·殷武》典故,将现实战事与历史纵深相连,使短短十字蕴含千年征伐的苍茫感"。诗人以"神武"对"鬼方",在空间上形成中央与边陲的张力,在时间上构建古今的呼应。

诗中意象群颇具特色。钱钟书《谈艺录》特别赞赏"天文日月丽,朝赋管弦新"二句:"日月管弦,天文人文,交织成天地同欢的盛世图景。'丽''新'二字看似平常,实为诗眼,道出诗人对时代气象的敏锐把握"。这种光明意象与后文"塞北尘"的苍凉形成强烈反差,展现诗人情感的丰富层次。

情感表达方面,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分析:"'胆由忠作伴,心固道为邻'十字,将忠勇之气与道义坚守熔铸一体。'伴''邻'的拟人化处理,使抽象品德具象可感,体现盛唐士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尾联"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更是点睛之笔,学者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认为:"此处用张骞博望侯典故,既暗合朔方军旅,又升华了以身许国的主题,完成了个体命运与国家利益的诗意统一"。

全诗在艺术结构上呈现"起承转合"的完美范式。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指出:"从'礼乐明主'的颂圣,到'许国不谋身'的明志,中间经历山川巡幸、剑舞酣歌的铺陈,最终回归精神内核,这种环环相扣的结构,正是盛唐应制诗成熟形态的典范"。

点评

此篇《将赴朔方军应制》乃盛唐边塞诗之圭臬,其气象雄浑处如金钟大吕,忠悃赤忱处似碧血丹心。明代诗论家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中评点:"张说此制,骨气端翔,五言排律而具金石声,'胆由忠作伴,心固道为邻'十字,实为千古戎臣立心标格。"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更击节叹赏:"'天文日月丽,朝赋管弦新',以庙堂雅音写朔漠风云,所谓'中和之响,廊庙之姿',燕许大手笔,正在于此。"

诗中"礼乐逢明主"至"远御鬼方人"四句,钱谦益《列朝诗集》称其"开阖有度,如见麒麟阁上功臣策勋";而"连年大军后,不日小康辰"二句,王夫之《唐诗评选》尤赞:"以仁者之心运名将之算,非寻常武夫能道。"末联"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批注:"结响遒劲,掷地作金石声,较之'不破楼兰终不还'更多几分儒将气象。"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总评此诗:"在珠玉琳琅的应制诗中,此篇如苍松挺立,既有'山川喜诏巡'的雍容气度,复得'胆由忠作伴'的刚健风骨,实开盛唐边塞诗派'雄浑中见雅正'之先河。"